谭鑫培
谭鑫培(1847年4月23日—1917年5月10日),名谭金福,又名谭金培,艺名小叫天,人称谭叫天,行内尊称谭祖,湖北省武昌县(今武汉市江夏区)人,中国京剧表演艺术家,工生行。[1][2][3]

谭鑫培是一位承先启后的京剧表演艺术家,影响极大,故去后,梁启超写挽联「四海一人谭鑫培,声名卅载轰如雷」。
生平
1905年,谭鑫培在北京拍了中国史上第一部电影《定军山》,同时是世界史上首部京剧电影。
1915年,洪宪议起,适值袁寿辰,群下欲取悦主上,尽招在京有名伶官入南海供奉,乃取《国贼孙文》一书,谱为《新安天会》,化孙文为猴、黄兴为猪、李烈钧为狗,排演成于袁生日寿筵。艺人谭鑫培名盛一时,清末曾受内廷供为慈禧唱戏,故被选为《新安天会》主角。不料谭氏严拒,又找到著名老生演员孙菊仙,再遭严拒。九门提督江朝宗亲率城厢驻兵,将二人挟持而行。演毕,人赐二百银元。谭氏不辞而去,大笑出门,将二百银元沿途撒落,至新华门,而二百元尽矣。[4][5]
艺术成就
谭鑫培开创了京剧生行的谭派,与汪桂芬、孙菊仙并称老生后三杰,新三鼎甲。代表剧目有:《定军山》、《阳平关》、《南阳关》、《太平桥》、《战长沙》、《当锏卖马》、《桑园寄子》、《碰碑》、《乌盆记》、《镇潭州》、《王佐断臂》、《南天门》等。
统一皮黄戏语言声韵,以北京的押韵为京剧的韵部,以汉调西皮湖广音为声调的基础,往北京的语言靠拢,使北京人能听懂皮黄戏,既有西皮的语言特色,也有二黄的质性,特别是「京化」,使北京人的耳朵更能适应。从此把皮黄戏改称「京剧」。
传承
谭鑫培曾师事程长庚,程长庚在临终遗言中说:「惟子声太甘,近于柔靡,亡国音也。我死后,子必独步,然吾恐中国从此无雄风也」。
余叔岩和王又宸是他的学生。余叔岩开创的余派根源于他的艺术,杨宝忠、杨宝森的杨派又源于余派艺术。言菊朋的言派和马连良的马派也都源于他的艺术。
参考资料
- 蔡开松, 于信凤主编; 曾卓明, 周溯源, 赵书刚副主编. . 沈阳: 辽宁人民出版社. 1991.
- 徐友春主编; 蔡鸿源, 周兴培副主编. . 石家庄: 河北人民出版社. 1991.
- 周家珍编着. . 北京: 法律出版社. 2000. ISBN 9787503628320.
- 《洪宪纪事诗三种》第100-104页
- 么书仪. . Google Books. [2021-11-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6).
外部链接
- YouTube上的谭鑫培频道
- YouTube上的伶界大王谭鑫培(一)天才坎坷,CCTV百家讲坛
- YouTube上的伶界大王谭鑫培(二)独占鳌头,CCTV百家讲坛
- YouTube上的伶界大王谭鑫培(三)壮烈暮年,CCTV百家讲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