諾曼式建築
諾曼式建築(Norman architecture)是11至12世紀諾曼人發展出來的一種羅曼式建築風格,在被諾曼人征服的英格蘭尤為常見。以這種風格建成的建築主要是各種城堡、修道院和教堂。
諾曼式建築 | |
---|---|
![]() ![]() ![]() | |
年份 | 興盛於歐洲中世紀(約11至12世紀) |
“諾曼式建築”這個稱呼本身是18世紀才出現的,托馬斯·里克曼在他的《嘗試區分征服者到宗教改革時期英格蘭建築風格》(An Attempt to Discriminate the Styles of English Architecture from the Conquest to the Reformation,1817)一書中首次正式地將它列為一種建築樣式。
特征

諾曼拱
諾曼拱(Norman arch)是諾曼式建築的標誌。諾曼拱呈半圓形,早期風格比較樸素,後來開始加入各種裝飾性線條。部分諾曼拱後有鼓室,上面雕刻著聖經人物、故事。諾曼式建築的窗戶較小。[1]
諾曼式建築舉隅
蘇格蘭
- 聖瑪格麗特禮拜堂
法國
義大利
隨著諾曼人征服西西里和南意大利,諾曼人的建築元素和當地希臘,近東元素融合,成爲一種獨特的意大利諾曼風格。相對沒有那麽尖銳,更有和諧的比例感。
日本
- 橫濱山手聖公會
參考文獻
- Bloxam, Matthew Holbeche. . Oxford: John Henry Parker. 1841: 52–57 [2020-04-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01).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諾曼式建築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