夸饰

夸饰,又称夸张英语:),是一种修辞方法。语文中,将客观之人、事或物的特点,通过主观情意,故意用夸大铺张地渲染与铺饰描述的手法,使它与真正的事实相差很远,以加深读者的印象上[1]


使用夸饰修辞必须注意主观方面是出自于作者的情意之自然流露,还有客观方面不致于会被误为是事实。夸饰修辞可以使句子或文章呈现言过其实、一鸣惊人的效果。如果运用得当,不但可以使再也普通不过的句子,变为新奇鲜明,同时也能够耸动读者的情感,加强印象,彰显作者所要表达的情意,借以打动读者的心坎,领略作者的真意。[2]

类型

夸饰修辞的种类,依内容来区分,可以分为空间、时间、物象、人情与数量五种。依形式来分类,还能够分为放大与缩小两种。[3]

空间的夸饰

空间方面的高度、长度、面积与体积都可加以夸饰。 例如:

  •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登楼诗》)
  • 「太行、王屋二山,方七百里,高万仞。」(列御寇列子.汤问》——愚公移山
  •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 「黄河之水天上来,奔流到海不复还。」(李白《将进酒》)
  •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盖一癞虾蟆也。」(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儿时记趣〉)
  • 「阴风怒号,浊浪排空,日星隐耀,山岳潜形。」(范仲淹 《岳阳楼记》)
  • 「西北有高楼,上与浮云齐。」(《古诗十九首》)
  • 「再啰唆一脚踹到外太空。」(《怪兽》 徐怀钰演唱)

时间的夸饰

时间的长短,可加以压缩或扩展。 例如:

  • 「朝辞白帝彩云间,千里江陵一日还。」(李白《早发白帝城》)
  • 「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李白《将进酒》)
  • 「我们个人的生命……短促地昙花一现。」(蒋中正《为学做人与复兴民族》)
  • 「我决定爱你一万年。」(伍佰《爱你一万年》)
  • 「左边的鞋印才下午,右边的鞋印已黄昏。」(洛夫 《烟之外》)
  • 「三月不知肉味。」(《论语.述而》)
  • 「人生如朝露。」(《汉书苏武传》)
  • 「浮生若梦,为懽几何!」(李白 《春夜宴桃李园序》)
  • 「一根冰棍含在嘴里,总要舔上半天,才舍得吃完。」(古蒙仁 《吃冰的滋味》)

物象的夸饰

夸饰物的形象外貌,可以刺激读者的观察,唤起读者的想像,增强读者的感受。 例如:

  • 「乱石崩云,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 「忽有庞然大物,拔山倒树而来。」(沈复浮生六记》——〈闲情记趣.儿时记趣〉)
  • 「虎啸而谷风至,龙举而景云属。」(淮南子《天文篇》)
  • 「要到街上兜一转,那高热一下子就把你体内的水份蒸发干净。」(爱雯《太阳.月亮》)

人情的夸饰

人类的情感,写作时也常借着夸饰来抒发,以打动读者的心,引起读者的共鸣。 例如:

  • 「初闻涕泪满衣裳。」(杜甫《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 「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杜甫《蜀相》)
  • 「怒发冲冠。」(岳飞满江红》)
  • 「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苏轼江城子.正月二十日夜记梦》)
  • 「在荒野中的人,此刻没有一个不是被震慑脱委顿、匍匐不能起的。」(陈冠学田园之秋》)

数量的夸饰

物品数量的多寡,可加以增多或减少,使文句读起来很惊人。 例如:

  •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柳宗元《江雪》)
  • 「蝉则千转不穷,猿则百叫无绝。」(吴均《与宋元思书》)
  •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白居易《琵琶行》)

参考数据

  1. . [2016-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3).
  2. . [2016-10-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15).
  3. . [2018-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1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