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蜀片

西蜀片,又称西蜀方言西蜀话 , 是新版《中国语言地图集》的汉语分区法中汉语西南官话的一个分区[1],将中华人民共和国 贵州四川云南重庆四省市一般入声不派入阳平的方言笼统划为一区。其定义与学者黄雪贞所拟第一版《中国语言地图集》[2]中的灌赤片比较接近,且分布地域大体相似。根据古入声的今读,其下又分为岷赤小片入声独立成调)、江贡小片(入声归入去声)、雅甘小片(入声归入阴平)三个小片。

西蜀片
Sisokese Dialect
母语国家和地区中华人民共和国
区域贵州四川云南重庆等地
母语使用人数
约4000万
语系
官方地位
作为官方语言
管理机构
语言代码
ISO 639-1zh
ISO 639-2chi (B)
zho (T)
ISO 639-3cmn

分区

1. :岷赤小片。本小片的特点是古入声今读入声,主要分布在岷江中下游地区和赤水河流域,西起四川西部的松藩、黑水,横跨金沙江和赤水河,东达贵州东部的印江,思南。其他还包括云南省的三个方言点和重庆市的两个方言点,总数为62个县市。

贵州省:赤水市 德江县 凤冈县** 湄潭县** 仁怀市 思南县 绥阳县** 桐梓县 瓮安县** 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 习水县 沿河土家族自治县 印江土家族苗族自治县 余庆县** 正安县** 遵义市** 遵义县**

四川省:长宁县 崇州市 大邑县 都江堰市 峨边彝族自治县 峨眉山市 高县 珙县 古蔺县 合江县 黑水县 洪雅县 犍为县 江安县 筠连县* 乐山市 泸县 泸州市 马边彝族自治县 茂县 眉山市 沐川县 南溪县 彭山县 彭州市 郫县 屏山县 蒲江县 青神县 邛崃市 什邡市 双流县 松潘县 汶川县 新津县 兴文县 叙永县 宜宾市 宜宾县 荥经县

云南省:水富县 绥江县 盐津县***

重庆市:江津区 綦江县

注:

  1. *筠连的古人声今读去声,但在地理分布上被岷赤小片隔开,与江贡小片的其他方言不相连,现着重分区结果的整体性,将其画入岷赤小片。
  2. ** 这些市县的古入声今均归阳平:画人岷赤小片的主要理由是黔北地区的方言是一个整体,一些人字如“骨、哭、出”等读「ue」韵,“姐”和“挤”同音等均与其他贵州方言不同而与岷赤小片接近。
  3. ***云南盐津古人声今读去声,因与江贡小片的其他方言被岷赤小片隔开,现将其画入岷赤小片。
  4. 云南省威信县方言的古人声今读去声,在1986年学者黄雪贞的《西南官话的分区(稿)》被划入灌赤片仁富小片 [2]。但由于其在地理分布上被成渝小片隔开,与江贡小片的其他方言不相连,现着重分区结果的整体性,亦被画入了成渝小片
  5. 第一版中原属岷江小片入声独立区的西充县 盐亭县 射洪县 温江区 新都区 嘉陵区 夹江县 丹棱县 在此次西南官话划分中也因为着重分区结果整体性的原因,前六个区/县被画入川黔片成渝小片 , 后两个县被画入雅甘小片。此外,根据2011年《雅安等八区县方言音系调查研究》及《四川省西昌等七县市方言音系比较研究》的研究成果,[3] [4]泸定县实际为入声独立区,而冕宁县入声派入阳平,两者均不应当划入雅甘小片。

2.雅甘小片 本小片的特点是古入声今读阴平, 包括12个县市。 四川省:宝兴县 丹棱县 甘洛县 汉源县 夹江县 芦山县 泸定县 名山县 石棉县 天全县 雅安市 冕宁县

3.江贡小片 本小片的特点是古入声今读去声, 包括8个县市。 四川省:富顺县 井研县 隆昌县 内江市 仁寿县 荣县 威远县 自贡市

声调

西蜀片拥有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四个声调,其中岷赤小片由于绝大部分方言点古入声独立成调的缘故,多出一个入声,便是五调。西蜀片内部舒声调型比较一致,而岷赤小片的入声调型丰富,有高平(55,44),亦有中,低平(33,22),亦有中平(23,34)。西蜀片整体调型如下表所示(江贡小片及岷赤小片除綦江,金仙以外方言点数据均来自语保工程采录展示平台,雅甘小片数据来自《雅安等八区县方言音系调查研究》[3][5]

方言点阴平阳平上声去声入声
綦江话45314211233
桐梓话4521421333
泸州话35315321323
崇州话55315221333
江津话452142213/1333
金仙话44314513534
西充话352245221433
眉山话45315321324
乐山话335324211344
雅安话45314221345
名山话4521423445
宝兴话5521412455
石棉话55315132355
天全话55314232355
自贡话352142214214
井研话353142214214
荣县话453142214214
内江话452141213213

注释

除了上面所提到的八个区县外,在四川北部的剑阁县 苍溪县 巴州区 南部等区县亦有岷赤小片方言分布,此片区被称为川北岷江方言岛川北岷赤方言岛,读者可以参阅词条南充西路话金仙话摇铃话 苍溪话

参考文献

  1. 李蓝. . 方言. 2009, 31 (01): 72–87 [2022-04-18]. ISSN 025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2. 黄雪贞. . 方言. 1986, (04): 262–272 [2022-04-18]. ISSN 0257-02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3. 唐毅. . 四川师范大学. 2011 [202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4. 康璇. (硕士论文). 四川师范大学. [2021-07-15]. doi:10.7666/d.y1875087.
  5. 余江. . 汕头大学. 2004 [2022-04-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18).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