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瓯
西瓯是位于岭南西部的百越部落中的一支,曾在公元前219年开始的秦攻百越之战中抵抗秦军。[1]该战过后,秦在该地设有桂林郡及象郡。
根据有关越南传说时代的记载,古蜀王子安阳王蜀泮(开明泮)通过灭文郎国(公元前258年),在该地建有瓯雒国[2][3]。但是目前具体情况有争议。
相关研究
鄂卢梭认为,蜀王子(蜀泮)在公元前210年秦始皇死时,乘秦末民变,攻取象郡地区(鄂卢梭认定象郡在越南,并指出该地虽为秦朝领土,实为封建土酋所治。蜀王子套取该地后自号为安阳王。但不久被赵佗所反击,到公元前207年将之消灭。[4]
吕士朋认为,瓯雒国当于战国时代末期建国于红河下游的平原一带。秦军南下设象郡后,安阳王退据一隅,情况像部落酋长,依旧统治一小地区。吕士朋认为秦朝对象郡,终未能施行直接统治,而是间接统治,方式是把越人的统治权,委托给当地若干土酋手中。秦朝灭亡时,安阳王便卷土重来,在象郡扩张势力,成为当地较强大的领导者。直到赵佗来攻时才被消灭。[5]
郭振铎、张笑梅则对古籍里「瓯雒国」的存在表示质疑,认为它本身具有传疑性质,可能并非现代意义的「真正国家」,只是初具政权组织的部落联盟。另外,又提出可以把「瓯雒」理解为「瓯」指「西瓯」(位于现时广西西南、越北的越人),而「雒」则指「雒越」(位于现时越南西北,属古百越部落一支),而蜀泮则是西瓯及雒越各部落的领袖。然而因生产力尚属低下,在赵佗的入侵下遂将之平定。[6]后其地为南越国吞并。
参考文献
- 淮南子 第十八卷 人间训
- 钦定越史通鉴纲目
- 大越史记全书
- 鄂卢梭《秦代初平南越考》第三章《辑子史文》,冯承钧译,台湾商务印书馆版,64─65页。
- 吕士朋《北属时期的越南》第一章《上古时期的中越关系》,香港中文大学新亚研究所东南亚研究室刋,17页。
- 郭振铎、张笑梅《越南通史》第二编第三章第三节,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版,128─133页。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