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夏书

西夏书》是唯一一部以纪传体形式撰写西夏史的史书,内容记载了从唐代节度使时期至西夏王朝的历史。

成书过程

宋代以来,史家认为西夏国是割据政权,不承认它是一个独立主权的王朝,所以在编史时,一直遵循尊宋贬夏的惯例,绝不给予西夏史「正史」的地位。专书方面,其史体不用纪传体编写,而是采用编年体、纲目体或纪事本末体等体裁编写,纪年均以宋、辽、金年号为正统,西夏年号为附庸。正史方面,或列入《外国传》,或列入《载记》中,绝不会将西夏史与其它正统王朝置于相平等的位置。

清代学者周春所修《西夏书》,采用纪传体写西夏史,在《载记》中均以夏主年号纪年系事,这些作法,在清代治西夏史诸家中可谓独树一帜。以「论曰」的形式评论人物及史事。其书编修计划分两个阶段,先编成列传部分,以《西夏书列传》之名先刊,尔后续补世记、载记、年谱、考等四部分的编修,合前列传总共15卷,但并未完成,后人将其载记、考部分与列传合刊,为今日的10卷本。

目录

其书卷数据清人吴骞所言,其书「往尝着《西夏列传》,以补史氏之阙。顷复续成《世记》二卷、《载记》五卷、《年谱》一卷、《考》三卷,合前《列传》四卷,裒然为完书。」(吴骞《愚谷文存续编》卷一《西夏书序》),但今日传世本皆为10卷,阙《世记》第一、第二,《载记》第二(今传本与《载记》第一合为一卷),《考》第三及《年谱》共5卷,而《载记》第一残缺。传世本排列为《列传》卷1至4,《载记》卷3至7,《考》卷9至10,卷次顺序不一,纪传体例混乱,胡玉冰认为因传世本各部分是独立的,体例上没有经过最后的统一(《西夏书校补》前言,第7页)。据吴骞所言及正史体例,卷次顺序可能为《世记》卷1至2,《载记》卷3至7,《年谱》卷8,《考》卷9至11,《列传》卷12至15。

内容附注
卷一世记第一李思恭
李思谏
李彝昌
李仁福
李彝超
李彝兴
李光睿
李继筠
李继捧
原作阙。
疑记唐、五代定难节度使时期之事。
卷二世记第二太祖李继迁
太宗李德明
原作阙。
疑记太祖、太宗二朝之事。
卷三载记第一景宗李元昊仅存后半部。
记景宗一朝之事。
卷四载记第二毅宗李谅祚仅存前半部。
记毅宗一朝之事。
卷五载记第三惠宗李秉常记惠宗一朝之事。
卷六载记第四崇宗李干顺记崇宗一朝之事。
卷七载记第五仁宗李仁孝
桓宗李纯祐
襄宗李安全
神宗李遵顼
献宗李德旺
末主李𪾢
原作简略,仅记纪年。
记仁宗以后六朝之事。
卷八年谱年谱原作阙。
疑为西夏大事年表。
卷九考第一地理考记西夏政区。
卷十考第二官氏考记西夏职官和姓氏。
卷十一考第三杂考原作阙,篇名无考。
内容疑与礼乐、食货、兵制、艺文有关。
卷十二列传第一妃嫔传
太祖母卫氏、太祖妃耶律氏、太祖野利氏、太宗卫慕氏、景宗耶律氏、毅宗恭肃章宪皇后梁氏、惠宗昭简文穆皇后梁氏、崇宗耶津氏、仁宗罔氏
记西夏后妃。
缺载景宗夫人野利氏没移氏没藏氏,毅宗夫人没藏氏,崇宗夫人任氏,仁宗夫人罗氏数人。
卷十三列传第二家人传
拓跋赤辞拓跋朝光拓跋守寂拓跋兴宗李思孝等、李思忠等、李继瑗李继忠李继冲山遇察哥郎君、越王仁友、忠武王彦忠、太子德任清平郡王李惟忠李桢
记西夏宗室。
卷十四列传第三臣传
张浦盛佶野利旺荣王嵩)、野利仁荣、开国诸臣、张元吴昊贺从勖梁乞埋(子移逋)、李清昴星嵬名济廼王仁宗李遇王圭王枢焦景颜王佥斡道冲高逸(子良惠)、斡札箦曲也怯律阿绰等)、罗世昌宁子宁王立之杨剌失、叛臣(李彝敏任得敬慕洧
记西夏大臣。
卷十五列传第四外国传
吐蕃党项回鹘于阗国大食国
记外国。

参考

  • 胡玉冰,《西夏书校补》,中华书局,2014年9月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