褴褛
褴褛(日语:,今通称「ボロ」、「BORO」)是日本传统拼布文化和工艺[1][2][3],是百家布的一种,源于江户时代的日本青森县(当时为津轻藩与南部藩)的村庄[1][2][3]。这种拼布工艺制作的服饰也称为褴褛,为百德着物的一种,与其他百德着物不同之处在于它使用的是粗布。BORO与青森另一种缝纫工艺裂织颇有渊源[1]。

于东京浅草布文化与浮世绘美术馆展出的褴褛
简介
当时布匹稀少,村民们将常用的麻布或其他粗旧布碎片拼凑成织物,当做寝具(如被褥、床垫)或服装,世代相传使用、穿着,并继续将布料一层层织染绣补。[2] [3]
青森气候寒冷环境严酷,而且直到明治时代才开始栽种棉花,因此在当时为了御寒,村民们使用厚麻布拼凑成BORO。经年累月,其呈现出或深或浅的靛蓝色[1]。
青森女性将麻布和贵重的棉线编制在一起编织成有着漂亮花纹的服装,这种工艺被称为刺子(,Sashiko)[1][2]。青森的女孩子从五六岁就开始学习,十五六岁时可以独当一面,会带着两三件完成的服装出嫁[1]。
研究
日本民俗学家田中忠三郎关注到了其收藏的裂织、BORO布的艺术性和生态环保概念,发表了写真集《BORO》(都筑响一撮影,2009年1月出版),并于东京上野之森美术馆、京都思文阁美术馆、旭川国际染织美术馆、东京青山图书中心举办了「田中忠三郎珍藏 『BORO』」()展览。
参见
- 裂织
- 百结袈裟
参考来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