装甲

军用载具通常都具备装甲以抵抗破片子弹飞弹砲弹的袭击,保护载具内的人员不受敌火伤害。这类的载具包括坦克飞行器船舰。民用车辆也可以附上装甲。这些车辆包括记者官员的专车,或其他出入于冲突地带或某些犯罪高涨地区的车辆,以及总统座车。装甲车也是保全公司的常规配备,用于运钞、运载贵重品,并减少货物半途拦截抢劫的风险。

T90插件的装甲
1914年南非利用火车的大动力,加装装甲板于火车厢上,属于早期装甲列车

除了蓄意攻击之外,车辆上的装甲也可以避免一些非人为的威胁。有些太空船会装备特制的装甲,以抵抗小型陨石或太空垃圾的碎片撞击。甚至一般的民用飞机也会携带装甲,会以类似破片护罩的形式建构在燃气涡轮引擎的内壁,以避免压缩机/涡轮解体时可能造成的伤亡或机体损坏。[1]

车辆的设计和用途决定其所挂载的装甲数量,通常当装甲很重且数量过多时,会限制了车辆的机动性。

装甲车辆有时都是在武装冲突期间才开始订制。在二次世界大战,美军的坦克组员甚至把多余的坦克履带焊接在他们的M4雪曼M3李斯图亚特等坦克外壳上。[2]越战期间,美军的武装卡车会以沙包和就地制造的钢铁甲片来武装化。[3]这几年,伊拉克的美军部队会以一些废料金属来替悍马车或一些其他军用运输车辆加以上装:这类的装甲通常伊军称作「」(朝圣者之意)[2],而美军通常称作土制装甲()。[4]

装甲战车

现今大多数的重武装载具都是主战坦克,它们是地面武力的先锋部队,设计成能够抵挡反坦克飞弹、动能穿甲弹核生化武器威胁,某些坦克甚至可抵御高角度砲弹()的攻击。以色列梅卡瓦坦克就设计成每个坦克组件都具备额外的装甲支持能力以保护车内乘员。外层装甲不但模块化而且能够快速地更换损坏的装甲。

技术

基于效率性而言,通常最重的装甲会置于装甲战斗车辆的前方。坦克的战术通常也讲求车辆尽可能朝着最有机会出现敌方攻击的方向,即使在防御撤退行动时亦然。

倾斜式和弧线式的装甲都能增加其保护性。对一块固定厚度的装甲钢板来讲,一颗射弹以某个角度攻击时一定要比垂直攻击时还须穿透更厚的装甲,而且有角度的表面也能够增加射弹偏斜弹开的机会。

附加式装甲()以焊接或是栓锁方式加在装甲车辆上以增加保护性,这类的装甲通常以陶瓷或高硬度钢铁制作而成。

在冷战初期,许多装甲战车在装甲内部具有防剥落衬层(),以避免因敌方砲弹冲击造成金属剥落而在舱内释放出碎片杀伤乘员,特别是高爆黏着弹()。防剥落衬层通常由克维拉迪尼玛()制造或是类似的高强度纤维材质。

倾斜装甲

T-72的倾斜反应装甲
M1战车的侧面反应装甲

以倾斜方式部署的装甲可以利用斜面反弹砲弹,就算砲弹穿入也能有较长对角线阻挡砲弹,目前所有装甲部署方式都是倾斜式。

间隙式装甲

钢板之间以一小段距离隔开的装甲,称作间隙式装甲,也可称作中空装甲空心装甲

采用倾斜方式可以减少子弹或实弹穿透力,虽然无倾斜方式会减少装甲的保护,但可以让子弹抵达内层钢板前将投射物先行引爆。这种方式从一次世界大战以来就已在使用,那时是应用在施耐德CA1圣沙蒙坦克上。许多二战初期的德制坦克也备有类似防护挡板的间隙式装甲,使它们内层较薄的装甲能更有效地对付反坦克砲火。

间隙式装甲的防护方式可用来对抗高爆反坦克弹(),这种弹体会制造出一股高度聚集的可塑金属喷射流,对于重点打击装甲时非常有效,但若打中间隙式装甲时则不然。较薄的钢板或甚至铁网,可以比全面防护型的装甲还轻,因此可附加在坦克砲塔的外缘处或其他装甲车辆上。这种轻装甲会促使弹头过早引爆,使得熔融的金属喷射流提前在主装甲外聚集,因而变得较没有效果。在二次大战中有许多厂制或粗制的装甲采用这个方式以保护车辆免于遭受新式的巴祖卡Panzerfaust,和其他高爆弹等武器攻击。

对付日渐进步的高爆反坦克弹头,集成型间隙式装甲于1960年代又再度采用于德制的豹1型坦克。这类装甲的内部保持中空,在给定的装甲重量下,增加车体由外至内的距离,因此降低锥形装药穿甲弹)的穿透力。有些装甲甚至会在中空的间隙内部表面刻意弄成数个斜面,以针对锥形炸药喷流的缺省路径加以消散其威力。举例来讲,对一个既定重量的装甲而言,分成双层15(5.9英寸)厚与单层30(12英寸)厚的方式,前者能有更加的防护力以对抗锥形炸药。

在六十年代的先进坦克方案,几乎都采用了间隙式装甲为主体,但从未成为主战坦克的实际主流装甲系统。

现今的轻装车辆都配备金属网片,也就是所谓的横条护甲,而一些主战坦克也会携带橡胶侧裙来保护它们相对脆弱的悬吊机件或前方下侧的装甲。

惠普尔防护罩即使用间隙式装甲的原理来保护航天飞机承受高速微流星体的撞击。当第一层防护罩被撞击时会打散或破坏袭来的冲击物,促使碎片在之后的隔层内散布较大的范围,以分散撞击内层防护罩时的能量。

复合装甲

复合式装甲是由数种化学特性极为不同的材料所组成的装甲,钢铁陶瓷是复合式装甲中最常见的材料型态。复合式装甲在1940年代首度开发而成,但因为工艺上的难度不获好评,在对抗头号的轻型坦克杀手的高爆反坦克弹不如中空装甲轻巧有力。当战车采用对中空装甲或更晚出现的反应装甲有相当的威胁的脱壳穿甲弹才被重新重视。即使如新式的乔巴姆装甲()研发成功,早期的样品经常被人忽视,直到六十年代晚期才有使用此装甲的战车服役。

复合式装甲的效果取决于它的材质成份,而且能够有效抵抗动能穿甲弹等军火武器。重金属,如贫铀,有时会用来增强重点部位对动能穿甲弹的防御力。

反应装甲

爆破式反应装甲作用原理

爆破式反应装甲(),由以色列的德籍科学家研发,采用高爆性夹层包覆于钢板之间。当锥形炸药的弹头击中时,夹层内的炸药会引爆,并将钢板推向弹头,分散高爆弹炸药所造成的高速金属喷流。早期爆破式反应装甲较无法有效对抗动能穿甲弹,而且反应式装甲爆开时,对于车辆周遭的友军步兵反而是一种威胁,而且不可能重复使用和易被小口径炮弹所引爆。但现在俄国的新式反应装甲,已经解决了原来的问题,并在T-90等最新型坦克上实战考验成功。

非爆炸性反应式装甲(),是一种更先进的间隙式装甲,采用可变形的材质,以便在撞击应力下增加保护。

主动防卫系统采用感应器侦测来袭的弹体,并发射出反制的弹体加以拦截。

电子装甲

电子装甲是英国国防科技实验室最新的开发成果。车辆可安装两层薄的外壳,中间以绝缘金属分开。较外部的钢板施以巨大的电压,而内部的钢板则接地。若来袭的HEAT喷流穿透外层的钢板并导致两边的钢板造成短路时,电能会沿着喷流释放并加以瓦解。试验结果目前为止都有显著的进展,而且预期改良过的系统更能抵抗动能穿甲弹的威胁。英国未来快速武力投送系统()计划的装甲车辆开发人员,将会考虑采用这类的科技。

相关条目

  • 盔甲

参考数据

  1. . Pinnacle Armor. [2012-01-2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09-28).
  2. Moran, Michael. "Frantically, the Army tries to armour Humvees: Soft-skinned workhorses turning into death trap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MSNBC, April 15, 2004.
  3. Gardiner, Paul S. "Gun Trucks: Genuine Examples of American Ingenuit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rmy Logistician, PB 700-03-4, Vol. 35, No. 4, July-August 2003, Army Combined Arms Support Command, Fort Lee, Virginia. ISSN 0004-2528
  4. Hirsh, Michael; Barry, John and Dehghanpisheh, Babak. "'Hillbilly Armor': Defense sees it's fallen short in securing the troops. The grunts already knew,"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Newsweek, December 20, 2004.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