袁木
袁木(1927年12月23日—2018年12月13日),江苏省兴化市昭阳镇人。记者出身,曾任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新闻发言人、国务院研究室主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
袁木 | |
---|---|
出生 | 兴化市 ![]() |
逝世 | 2018年12月13日 ![]() 北京市 ![]() |
就读学校 | |
职业 | 新闻工作者 ![]() |
生平
早年生活
1945年毕业于南京市中华中学。1945年秋至1946年夏,就读于陕西省咸阳市武功县的国立西北农林专科学校。1946年到1948年在复旦大学读书期间,曾参加中共地下党领导的学生运动,任复旦大学系科联合会主席。
毕业后袁木先后任报社编辑、记者。1948年下半年,由上海到解放区参加工作,1950年1月加入中国共产党。在这期间及其以后的两三年,曾先后在《冀热察导报》、《张家口日报》、《察哈尔日报》新华社察哈尔分社、新华社山西分社等单位,从事校对、编辑、记者等工作。1953年被调入北京新华社总社,先后在对外部、团内部任编辑、记者。1964年4月20日,与笵荣康撰写《大庆精神大庆人》报道,首次披露大庆油田[1]。截至被组织调离新华社,先后共从事新闻工作20余年。
1960年代“三年大饥荒时期”,曾被派到河南省农村带职劳动锻炼多年。文革前夕,曾在北京郊区参加农村“四清运动”工作队一年。“文革”中后期起,先后调任中共中央组织部宣传组联络员、调研宣负责人、国务院办公厅国务院秘书长助理、中共中央财经领导小组副秘书长等职务。
改革开放
1988年9月,国务院研究室重新恢复建制,袁木任研究室主任。[2]同时兼国务院发言人。[3]
六四天安门事件之前,袁木作为国务院发言人多次代表政府和学生对话。六四镇压之后,1989年6月6日下午,国务院发言人袁木在新闻发布会上回答问题。袁木在6月6日发布六四事件一些不完全的暂时统计数字[4]:「死亡情况,军队和地方加在一起的初步统计数字是近三百人[5],其中包括部队的战士,包括罪有应得的歹徒,也包括误伤的群众,当中包括23名是北京各个大学的学生。」6月17日,袁木在接受美国全国广播公司记者汤姆·布罗考采访时表示戒严部队在天安门广场运行清场任务的过程中「没有死一个人,没有轧伤一个人。」[6][7]他的妻子在多年之后说这些数字是李鹏当年向袁木转达中央政治局常委的决定,责任不在她的丈夫。[8]
1993年,袁木任第八届全国政协常委。2000年,经组织批准离休。他还曾任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史学会会长。
袁木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对中国共产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及政治、经济、文化领域的理论和实践问题进行大量调查研究,发表多篇论文和多部专着,共约300多万字。1999年出版《袁木文集》(8卷)。
晚年时期
从1990年代后期起,海外报纸以至互联网上不只一次传出袁木离世的谣言。1998年10月31日香港《东方日报》在头版用全版的篇幅刊出,称袁木于10月27日在北京自杀身亡。但是谎言很快就被戳穿,第二天《大公报》作了澄清,指出袁木依然健在,接着又发表了一篇袁木的专访。事发后的第五天,《东方日报》发表了歉意启事,说自己是被消息来源误导所致[9]。
2004年11月28日,袁木公开近照,新华网报道其作为中国政策科学研究会会长[10],在北京钓鱼台国宾馆主持《今日中国论坛》大会[11];但袁木本人一直较低调,在2007年1月份中国官方发行的一套宣传「八荣八耻」的电影故事集的光盘上,总顾问和顾问栏都是由中央宣传部领导和解放军领导担任,其中顾问栏前排就有袁木的名字,其名字此后仍不时出现在报纸上[12]。
2012年,当年的六四天安门事件当事人之一陈希同发表《陈希同口述:众口铄金难铄真》之后,袁木接受记者电话采访,表示“当年的事说不清楚”。[8]
2012年,袁木出席第八届中国金融(专家)年会。[13]
逸闻
周星驰电影《整蛊专家》的谎言豆沙包情节,有与袁木相关的台词“我系古晶,六岁出嚟擦鞋帮补家计,八岁卖血帮阿妈医病,十岁考会考攞九优一良,十五岁攞十大杰出青年。我觉得自己好靓仔,叶子媚亦都好贤良淑德,陈百祥系世界上最叻嘅人,袁木好诚实,李鹏系我哋最伟大嘅领袖![注 1]”(袁木在六四天安门事件时宣称天安门没死一个人)
注释
参考文献
- . [201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08-11).
- .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27).
- 郑庆东,国务院发言人袁木谈治理和整顿,瞭望1988年51期
- . [2008-06-0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5-13).
- YouTube上的台视新闻1989/06/06 国务院发言人袁木讲话
- . [2009-04-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6-16).
- 袁木:89年六四天安门解放军清场「没人死亡」论的争议人物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BBC,2018年12月17日
- . [2012-05-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2).
- 谢骏,关于香港新闻界道德与法治问题的思考,中华传播学会2001年论文研讨会
- . [201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 . [201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8-21).
- . [2010-09-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9-11-28).
- . [2016-09-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05).
- 岳怀让. . 澎湃新闻. 2018-12-17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7).
- . 美国之音. 2018-12-18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17).
- 小山. . 香港苹果日报. 2018-12-17 [2018-12-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2-23).
- . [2021-02-1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16).
![]() | ||
---|---|---|
新头衔 | 国务院研究室主任 1988年-1995年 |
继任: 王梦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