衣索比亞空軍
衣索比亞空軍(ETAF) (阿姆哈拉語:,羅馬化:Ye-Ītyōṗṗyā āyer ḫayil),為埃塞俄比亞國防軍的航空軍種,主要任務為捍衛衣索比亞領空和提供地面部隊支援,現主要操作俄式機種。
衣索比亞空軍 Ethiopian Air Force (ETAF) የኢትዮጵያ አየር ሀይል | |
---|---|
存在時期 | 1929年8月18日 |
國家或地區 | 衣索比亞 |
種類 | 空軍 |
功能 | 空戰 |
規模 | 5,000 名人员 |
直屬 | 埃塞俄比亚国防军 |
參與戰役 | 古格薩叛亂 第二次義大利衣索比亞戰爭 |
指挥官 | |
空军司令 | Lt.Gen. Yilma Merdasa |
標識 | |
國籍標誌 | |
飛機 | |
攻擊機 | Su-25、Mi-24 |
戰鬥機 | MiG-21、MiG-23、Su-27 |
教練機 | SF.260教練機、L-39 |
運輸機 | An-12、An-24、An-26、DHC-5、C-130運輸機、Mi-6、Mi-8 |
歷史
早期-第二次世界大戰
埃塞俄比亚空军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海尔·塞拉西( Haile Selassie )(当时的头衔是拉斯)于1922 年11月在亚丁目睹了英国皇家空军的表演。以前从未见过飞机的他被这种力量和能力的展示迷住了,不由自主地问他是否可以乘坐其中一架双翼飞机上去,并宣称“他作为阿比西尼亚的摄政者应该是非常合适的第一个乘坐飞机飞行的阿比西尼亚人。” 由于这次经历,他提倡发展埃塞俄比亚帝国空军。
美國援助
衣索比亞自1953與美國達成協議後衣索比亞皇家空軍開始接受美國援助,1960年代起美國援助F-5A/B/E戰鬥機予衣索比亞皇家空軍,1974年政變後由親蘇聯的社會主義衣索比亞臨時軍政府接收,日後退役。
轉向蘇聯
1974年政變後推翻君主海爾·塞拉西一世後成立親蘇聯的社會主義衣索比亞臨時軍政府,轉向東方集團。
德爾格時期
虽然它在与索马里战争期间的表现使衣索比亞空軍免受军队和该国几乎所有其他机构的清洗,但德爾格决心密切关注它。为了加强控制,德爾格成立了一个由部队指挥官、政治委员和安全部门代表组成的三人委员会来监督空军。此外,遵照苏联的建议,衣索比亞空軍的组织被苏联式的团结构所取代。
基地
主要基地位于比绍夫图的哈拉尔梅达机场。空军使用了四个较小的基地,它们是:
Debre Zeyit Airport
Bahir Dar Airport
Dire Dawa Airport
Gode Airport
Mek'ele Airport
裝備
機型 | 照片 | 生產國 | 種類/用途 | 型號 | 數量 | 備註 |
---|---|---|---|---|---|---|
作戰飛機 | ||||||
MiG-21戰鬥機 | 蘇聯 | 戰鬥機 | 48 | 目前狀態不明 | ||
MiG-23戰鬥機 | 蘇聯 | 戰鬥轟炸機 | 10[1] | |||
Su-25攻擊機 | 蘇聯 | 39 | 目前狀態不明 | |||
Su-27戰鬥機 | 俄羅斯 | 多用途戰機 | 14[1] | |||
運輸機 | ||||||
波音757 | 美國 | 行政專機 | 1[1] | |||
An-12 | 蘇聯 | 運輸機 | 12 | |||
An-32 | 蘇聯 | 運輸機 | 7 | |||
C-130運輸機 | 美國 | 運輸機 | C-130B/E | 14 | ||
直升機 | ||||||
Mi-8 | 俄羅斯 | 通用直升機 | Mi-8/17 | 37 | ||
Mi-24 | 俄羅斯 | 攻擊直升機 | Mi-24/35 | +18 | ||
雲雀III型直升機 | 法國 | 16 | ||||
教練機 | ||||||
L-39 | 捷克 | 訓練機 | 10[1] | |||
SF.260教練機 | 義大利 | 機訓練機 | 4[1] |
參見
- 衣索比亞
- 埃塞俄比亞國防軍
資料來源
- . Flightglobal Insight. 2018 [2018-03-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0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