虞世南
虞世南(558年—638年7月11日),字伯施,越州余姚(今浙江余姚)人,唐朝官员、文学家、诗人、书法家。能文辞,与欧阳询、褚遂良、薛稷合称“初唐四大家”。工书法,与欧阳询、褚遂良被日本学界合称为“初唐三大家”。编有《北堂书钞》一百六十卷,被誉为唐代四大类书之一,是中国现存最早的类书之一[1]。《全唐诗》存其诗一卷[2]。

虞世南
生平
沉静寡欲,为人正直,博闻强记。过继给叔父虞寄,与兄长虞世基受业于顾野王。在隋朝做过秘书郎,自编《北堂书钞》,又参与编写《长洲玉镜》[1]。后来成为唐太宗身边的重臣,任弘文馆学士兼著作郎,官至秘书监,封永兴县子(故世称虞永兴)。贞观八年(634年)进封永兴县公。贞观十二年(638年),致仕,授银青光禄大夫,弘文馆学士如故,禄赐防合视京官职事者。同年卒,年八十一,陪葬昭陵,追赠礼部尚书,绘像列于凌烟阁,为凌烟阁二十四功臣之一。卒谥文懿。
书法

虞世南《汝南公主墓志》
年轻时学书于当时著名书法家智永(王羲之七世孙),得其真传,深得“二王”妙旨和智永笔法。
书法代表作品
- 《孔子庙堂碑》
- 《积时帖》(真迹散佚,仅存明《余清斋帖》刻本)
- 《汝南公主墓志》(伪作)
- 《虞世南行书摹兰亭序卷》: 因卷中有元代天历内府藏印,故亦称“天历本”。
《唐人摹兰亭序三种》之一传为虞世南真迹。
诗

唐永兴县子文懿虞公世南(清代画家虞琴所绘,出自《四明人鉴》)
虞世南亦是初唐大诗人,代表作有《出塞》、《结客少年场行》、《怨歌行》、《赋得临池竹应制》、《蝉》、《奉和咏风应魏王教》、《咏萤》、《咏舞》等。
评价
唐太宗称他德行、忠直、博学、文词、书翰为五绝(“世南一人,有出世之才,遂兼五绝。一曰忠谠,二曰友悌,三曰博文,四曰词藻,五曰书翰。”)。
参考文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