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荣华
万荣华(英语:,1886年1月7日—1971年3月22日),本名爱德华·本德,英国伯肯黑德人。英国长老教会传教士,1914年担任台南长老教中学校(今长荣中学)校长,任内将英式足球引进校园,是台湾足球运动的先驱。
万荣华 | |
---|---|
![]() | |
本名 | 爱德华·本德 Edward Band |
出生 | ![]() | 1886年1月7日
逝世 | 1971年3月22日![]() | (85岁)
国籍 | ![]() |
知名于 |
|
生平
万荣华在1886年1月7日出生于英国伯肯黑德[1]。曾获剑桥大学皇后学院数学学位,也曾担任该大学的足球队长。1908年在韦斯敏斯德神学院研究神学,后于母校伯肯黑德中学任教一年,之后因立志要当传教士,在英国长老教会国外宣道会工作,教会因台南急缺传教人手,派他来到该地任职[2][3]。
万荣华于1912年11月17日抵达台南,1914年担任长老教中学校校长。任内学生人数从1914年的60人、到1924年成长到202人。其将英式足球运动引进校园,除组织足球队外,也常在课余时间教学生踢球,很快便带动了全校的足球风气[3]。当时校队参加比赛屡获胜利,还于1940年代表台湾进军甲子园,名震一时。曾于台湾日治时期担任足球队队员的郭荣彬回忆:「当时不只一大早踢球,朝会前、下课后、晚饭前、晚饭后,只要有空的时候就会踢球。食堂前有一个花盆,我们常常在晚饭之前,拿着软式的tennis ball(网球)在那边踢。」[4]万荣华也曾于1929年11月协助「日本体育联盟」成立「台湾南部蹴球联盟」,并当选该会第一任联盟长兼评议员[5][6]。
足球队每次参加比赛前,万荣华一定会说:「Do your best!」而当队员听到「万校长来了!」时,士气必定会大振,打球打得特别起劲[3]。万荣华也通过校外比赛拓展足球风气,1930年11月就曾邀请英国海军军舰上的水手与长荣比友谊赛,此外也会在毕业旅行时安排学生与当地的中学比赛[3]。
1934年由日人加藤长太郎接任校长,加藤接任后,赠予万荣华名誉校长之头衔[7],之后留在学校教导学生英语、圣经,并兼任主持住校学生的宗教活动。其后因日人的反英美运动,英国传教士在台备受压迫,万荣华于1940年11月22日返英,是最后一位离台的宣教士。[3][8]
万荣华编撰有 《Working His Purpose Out: the History of the English Presbyterian Mission, 1847~1947》(英国长老教会海外传教百年史)及 《Barclay of Formosa》 (台湾的巴克礼)。1971年3月22日,万荣华在英国去世。[9]
参考数据
- Harold M.Otness. . 中央研究院. 1999.
- . 《台湾教会公报》. 1998-08-23, (第2425期) [2022-0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月21日).
- 陈柔缙. 二版一刷. 麦田出版. 2011-10: 236–238页、319页. ISBN 978-986-173-663-1.
- 林欣楷. . 报导者 (台湾). 2019-10-14 [2022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月21日).
- 劲草. . 五南图书出版股份有限公司. 2013-07-25: 第153页. ISBN 9789571171678.
- 林欣楷. (PDF). 国立政治大学: 页23. [2022-12-19].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12-23).
- 张秀蓉、刘清泉、吕俊毅编着;李庆云 口述;孙梅芳 口述记录. . 李庆云儿童感染暨疫苗发展医学文教基金会. 2020-02. ISBN 978-986-550-611-7.
- . 台南研究数据库. [2021-12-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04).
- 魏外扬. . [2021-12-2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8) (中文(台湾)).
- 林晓云. . 自由时报. 2020年10月27日 [2022年1月21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年1月2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