菲律賓的兒童色情製品
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马尼拉分部的研究
阿尼·特立尼达(Arnie Trinidad)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马尼拉分部出版的著作《菲律宾的兒童色情製品》(Child Pornography in the Philippines)中,提到一個於內湖省农村社区帕格桑漢發生的著名案例——涉案者為22名美国和欧洲的恋童者,他們先後找來590名介乎7至17歲的兒童和青少年,然後為其拍攝色情製品[2]。該本著作记录了外国和本土恋童者犯下的其他案件,並深入分析社會、經濟、法律環境如何導致這種情況出現[2]。
基金会马尼拉分部指出,社会因子增加了兒童成為色情製品受害者的機會。它提到的社會性因子有对儿童的商业性剥削、性旅遊、贫困、同輩影响、技术的可得性、文化因素[3]。
兒童權利公約
2003年,菲律宾於2000年簽署了《關於買賣兒童、兒童賣淫和兒童色情製品問題的任擇議定書》,2003年議定書於該國獲得批准。議定書要求其签署国在通过議定書的2年內把儿童色情制品視為危害兒童福祉的罪行,并将有助生产或传播儿童色情制品的任何行为视为刑事犯罪[4]。雖然菲律宾於2009年尚未就上述要求進行全面立法,但其已把利用兒童作發行或生產色情製品之用的行為刑事化,並把兒童定義為「未滿18歲者」;若涉事兒童低於12歲,則需面對最高刑罰[5]。
反兒童色情製品聯盟
2007年9月15日,菲律宾反儿童色情製品联盟儿童和青年秘书处(ACPA-Pilipinas)发起了Batingaw网络,以「保护和拯救儿童免受一切形式的虐待和剥削」。它是菲律宾迄今最大的反儿童色情製品运动[6]。
參考資料
- Villafania, Alexander. . ABS-CBN News. 2016-08-06 [201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2-24).
- Trinidad, Arnie C. . Psychosocial Trauma and Human Rights Program UP Center for Integrative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UNICEF Manila. 2005: 53.
- Trinidad, Arnie C. . Psychosocial Trauma and Human Rights Program UP Center for Integrative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UNICEF Manila. 2005: 51.
- Trinidad, Arnie C. . Psychosocial Trauma and Human Rights Program UP Center for Integrative and Development Studies and UNICEF Manila. 2005: 100.
- (PDF). Interpol. [2009-08-08].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09-03-27).
- . www1.adnkronos.com. [2017-06-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