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峤

华峤—293年),字叔骏平原郡高唐(今山东禹城西南)人。魏晋史学家。

高唐县望族,华歆之孙、华表第三子。初为司马昭属吏,补尚书郎,转车骑从事中郎。晋武帝时,“赐爵关内侯。迁太子中庶子,出为安平太守。辞亲老不行,更拜散骑常侍,典中书著作,领国子博士,迁侍中。”[1]元康三年(293年)卒。

良史之才

史称华峤「博闻多识」,有「良史之志」,官至秘书监内台中书,专管朝廷的图书典籍,他「遍观秘籍」,撰成《汉后书》九十七卷,刘勰文心雕龙》称其书“准当”。峤生前计划改〈志〉为〈典〉,预撰十篇,未竟而卒,《汉后书》的《十典》尚未完稿,后由子华彻续作,亦未竟而卒,华彻之弟华畅,继父兄未竟之作,《十典》终成。

西晋末年《汉后书》书稿流失,残存五十余卷,南朝宋范晔写《后汉书》以华峤书为蓝本,直接引用华峤「论赞」者达十处之多[2],但范晔对华峤书法不全照搬,如华峤记杨震死作「薨」,范书中称「卒」。

注释

晋书·华表(子峤)传

  1. 晋书·华峤传》
  2. 姚振宗隋书经籍志考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