草酸镁

草酸镁草酸盐,化学式 MgC2O4。 草酸镁是一种白色固体,有两种形式:无水形式和二水形式,其中两个水分子与该结构络合。两种形式实际上都不溶于水,也不溶于有机化合物。

草酸镁
IUPAC名
magnesium oxalate
系统名
magnesium oxalate
识别
CAS号 547-66-0[1] checkY
6150-88-5(二水合物[1] checkY
PubChem 68353[2]
ChemSpider 61648 [2]
SMILES
 
  • C(=O)(C(=O)[O-])[O-].[Mg+2]
InChI
 
    • 1S/C2H2O4.Mg/c3-1(4)2(5)6;/h(H,3,4)(H,5,6);/q;+2/p-2
    • 1S/C2H2O4.Mg.2H2O/c3-1(4)2(5)6;;;/h(H,3,4)(H,5,6);;2*1H2/q;+2;;/p-2 (Dihydrate)
    [3][4]
UN编号 2811 [5]
EINECS 208-932-1[6]
性质
化学式
  • MgC2O4
  • MgC2O4•2H2O (二水合物)
  • 112.324 g/mol
  • 148.354 (二水合物)
[1] g·mol¹
外观 白色固体 [1]
密度 2.45 g/cm3[3]
熔点 介于420和620 °C(788和1,148 °F;693和893 K)之间
150 °C(302 °F;423 K) (二水合物)(都分解[7]
沸点 N/A
溶解性 0.038g/100g H2O (无水和二水)[1]
溶解性 不溶于有机化合物
蒸氣壓 2.51×10−6 mmHg[6]
热力学
ΔfHm298K -1269.0 kJ mol−1[1]
危险性
主要危害 刺激性
NFPA 704
0
1
0
 
闪点 N/A
相关物质
其他阳离子 草酸铍
草酸钙
草酸锶
草酸钡
相关化学品 氧化镁
若非注明,所有数据均出自标准状态(25 ℃,100 kPa)下。

制备和反应

草酸镁可以由可溶性镁盐和草酸盐的复分解反应制得:

Mg2+ + C2O42− → MgC2O4

合成草酸镁一般是混合 Mg(NO3)2 和 KOH ,然后加入草酸二甲酯,化学式 (COOCH3)2[8]

当加热时,草酸镁会分解。 首先,二水合草酸镁在 150 °C 的高温下会脱水,形成无水合物。

MgC2O4•2H2O → MgC2O4 + 2 H2O

更进一步的加热无水草酸镁会产生氧化镁和碳氧化物。这个分解反应在 420 °C 至 620 °C 的温度下发生。首先,一氧化碳碳酸镁会因为草酸镁的分解而形成。然后,一氧化碳被氧气氧化成二氧化碳,而碳酸镁也进一步分解成了氧化镁和二氧化碳:[7]

MgC2O4 → MgCO3 + CO
CO + 1/2 O2 → CO2
MgCO3 → MgO + CO2

草酸镁二水合物已经用于合成纳米尺寸的氧化镁颗粒,其比常规方法合成的纳米颗粒具有更大的表面积与体积比,并且对于各种应用是最佳的,例如催化。通过使用溶胶-凝胶合成,将镁盐(在这种情况下为草酸镁)与胶凝剂混合可以生产纳米级的氧化镁颗粒。 [9]

健康和安全

草酸镁对皮肤和眼睛有刺激性。如果吸入,会刺激肺部和粘膜。草酸镁没有已知的慢性影响,也没有任何致癌作用。 草酸镁不易燃且稳定,但在着火条件下会放出有毒烟雾。根据OSHA,草酸镁被认为是有害的。 [5][10]

参考资料

  1. 93. 2012–2013.
  2. .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2-21).
  3. .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4-18).
  4. .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2-28).
  5. .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 February 2014).
  6. .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7. Gadala, Ahmed. . Thermochimica Acta. 1984, 74: 255–272. doi:10.1016/0040-6031(84)80027-1.
  8. Masuda, Yoshio. . J. Phys. Chem. 1987, 91: 6543–6547. doi:10.1021/j100310a024.
  9. Mastuli, Mohd; Roshidah Rusdi; Annie Mahat; Norazira Saat; Norlida Kamarulzaman. . Advanced Materials Research. 2012, 545: 137–142. doi:10.4028/www.scientific.net/amr.545.137.
  10. . [16 November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3).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