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文京報

英文《京報》(英語:[5])是德裔英國籍銀行家鄂葛嶺(Alfred J. Eggeling)於1913年在北京創辦的中英雙語報紙[4]:41[6][註 1]

Peking Gazette 京報
京報頭版
持有者鄂葛嶺
陳友仁
創辦者鄂葛嶺(Alfred J. Eggeling)
編輯Henry George Wandesforde ("H. G. W.") Woodhead(伍海德)[1]:xiii
陳友仁
創刊日1913年9月20日[2]
停刊日1917年11月20日[2]
政治立場共和制[3]
語言中英雙語[2]
总部中國北京市船板衚衕[4]:47
OCLC 编号1179181193

鄂葛嶺是出生於英國的德裔,在德華銀行北京分行擔任副理,他於1913年創辦《京報》以發表國際銀行集團的意見。[4]:41[12]

伍海德主編時期(1913-1914年)

《京報》首任主編伍海德(英語:,簡稱)享有「英國頭號頑固派」的稱號,明確表示他希望「所辦報紙必須是英國報紙」[13]:180。1914年夏季時英德交惡,隨時可能開戰,當時伍海德因病到海濱休養,伍海德推薦陳友仁代理主編,鄂葛嶺想知道他編輯的方針,陳友仁表示(當時)中國對第一次世界大戰保持中立,《京報》也應保持中立立場。鄂葛嶺說,如果他必須賣掉報紙,他會賣給降低英國在中國影響力的買主。陳友仁將談話內容轉告副總統黎元洪的英文秘書郭泰祺。伍海德回來上班後,鄂葛嶺將一本小冊子《關於英國的真相》交給伍海德印發,伍海德將其當德國宣傳處理,在同一期同時刊出他的社論《關於德國的真相》,引起兩人大吵。鄂葛嶺警告,他不會讓他出錢辦的報紙攻擊德國,伍海德反駁,說他身為愛國的英國記者有其義務。鄂葛嶺越來越親德反英,而伍海德則越來越親英反德,兩人的衝突難以調和。[4]:42-46袁世凱當總統時,曾褒揚伍海德,稱其「穩固華洋親善」、「向世界解說中國之難局」[13]:172。陳友仁向鄂葛嶺表示,把報紙關掉太可惜了,鄂葛嶺表示願意出售,陳友仁說我們不太喜歡英國,鄂葛嶺說這就行了。在郭泰祺的安排下,陳友仁取得資金買下《京報》,資金可能來自鹽稅,當時只有總統袁世凱與副總統黎元洪可以動用。陳友仁也取代伍海德成為主編。伍海德則轉而透過英國人辦的《京津泰晤士報》繼續攻擊德國。[4]:42-46

陳友仁主編時期(1914-1917年)

陳友仁擔任主編後,選擇以《字林西報》作為他的主要攻擊目標,該報是英國在遠東地區利益的主要代言人。當時中國對外貿易主要通過上海租界,但是貿易的主要受益者是英國與日本而非中國,因此遭到該報的猛烈批評。[14][15]有一次郭泰祺向黎元洪提到《京報》缺錢快經營不下去了,黎問郭怎麼不幫忙,於是郭泰祺從副總統的特支費中撥了五萬元給《京報》。[4]:48

1912年10月,弗兰克·约翰逊·古德诺卡內基國際和平基金會的推薦下,由中華民國總統袁世凱聘為憲法顧問,他起草的憲法於1914年1月在《京報》上發表。[16]1915年古德諾應袁世凱之邀寫了一份備忘錄,該備忘錄被法制局譯成中文《共和與君主論》於1915年8月3日發表,並被籌安會利用作為支持袁世凱稱帝的理論。為了澄清,古德諾接受《京報》的採訪,於8月18日發表,否認強加於他的觀點。[17][18]《京報》記者因籌安會事及憲法起草事,採訪問梁啟超,於9月3日在漢文版發表。[19][20]梁啟超的這篇反對君主立憲的文章刊出後,北京《國民公報》隨即全文轉載,全國各報聞風響應,引發中國人對帝制的嘻笑怒罵。[21][20]

1917年5月18日,陳友仁因發表文章Selling China(《出賣中國》),揭露段祺瑞內閣與日本秘密簽訂的《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與西原借款,批評其出賣國家,因此19日以妨礙公務罪被捕入獄四個月,該報也被查封。此案最後導致總統黎元洪罷免段祺瑞的國務總理職務。[22][23][24]《京報》是首先報導《中日共同防敵軍事協定》的報紙。[25]

影響

美國駐華外交官從1913年起在報告中就不時引用《京報》,其中包括袁世凱於1916年取消帝制令,黎元洪於1917年解散國會等新聞。[26][27][28][29]美國駐華公使芮恩施在回憶錄中也提到,在美國於1917年2月與德國斷交後,京報鼓吹中國響應美國[30](中國於3月與德國斷交)。中國政府為瞭解列強對華態度,也密切關注包括《京報》在內的外國報紙。[13]:172

出版社

該報兼營出版社[1]:101-102。出版品包括伍連德主持的北滿防疫處的年度報告。[31]

參見

註解

  1. 不同來源對該報創辦年份有不同記載。依該報1915年8月14日的記載,創辦於1913年[2],中研院檔案等也引用了1913年的《京報》[7][8],依孫中山故居紀念館是1914年[9]微縮膠片收錄了1915-1917年的《京報》[10][11]

參考文獻

  1. Henry George Wandesforde Woodhead; Henry Thurburn Montague Bell. . G. Routledge & Sons, Limited. 1914年.
  2. . Columbia University Libraries. [2021-09-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3. Paul French. . Hong Kong University Press. 2009-05-01: 136. ISBN 978-962-209-982-1.
  4. Yuan-tsung Chen. . Sterling Publishing Company. 2008年. ISBN 978-1-4027-5697-9.
  5. . Library of Congress.
  6. . 海词词典.
  7. 《外交部門·03 北洋政府外交部·20 借款·016 中央向奧借款·02 英文報載陸軍部訂借奧款案·001 英文京報載陸軍總長訂借奧款已函該報館更正請詰問》,館藏號03-20-016-02-001,中央研究院近代史研究所檔案館館藏檢索系統页面存档备份,存于),[民國2年12月;1913-12]
  8. Ray Ovid Hall. . Columbia university. 1921年: 268 [2020-11-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Hathitrust.org.
  9. . 孫中山故居紀念館.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17).
  10. Rudolf G. Wagner. . China Heritage Quarterly (China Heritage Project, Australian National University). 2012, (30/31) [June/September 2012] [2020-11-04]. ISSN 1833-846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11).
  11. . Penn State University Libraries.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2).
  12. Arnold Wright. 链接至维基文库 . 维基文库. Jas. Truscott & Son, Ltd.. 1908年. DEUTSCH-ASIATISCHE BANK...The present managers are Mr. Conrad H. Cordes (manager), and Mr. Alfred J. Eggeling (agent).
  13. 張詠; 李金銓. (PDF). 《傳播與社會學刊》 (香港中文大學新聞與傳播學院). 2011年, (第17期) [2020-11-06].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2-03-31).
  14. Everett Jenkins, Jr. . McFarland. 2015-07-11: 140 [2020-11-05]. ISBN 978-1-4766-0886-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15. . The Ijebu Initiative. [2020-11-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16. . . Washington D. 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22年 [202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17. Pugach, Noel. "Embarrassed Monarchist: Frank J. Goodnow and Constitutional Development in China, 1913-1915." The Pacific Historical Review 42, no. 4 (1973): 499-517. JSTOR 3638135.
  18. . .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1924 [2020-11-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19. . . [2020-11-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7) 《中国近现代史》网络课程.
  20. 魏宏运. . 《光明日報》. 2014-04-07 [2022-04-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4-26).
  21. 唐德刚. . . 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4年11月 [2020-11-21]. ISBN 978-7-5633-500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28).
  22. 郭廷以《中華民國史事日誌》:“昨日(1917年5月18日)英文京報刊載段祺瑞與日本接洽一萬萬元借款(二千萬由日人代行整理兵工廠,八千萬請日本軍官練兵),指日本參謀次長田中義一來華,與此事有關,本日該報主筆陳友仁被捕。”
  23. (PDF). Peking Gazette. 1917年5月18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2-16).
  24. (PDF). Peking Gazette. 1917年5月29日.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2-02-16).
  25. William Reginald Wheeler. . . Macmillan. 1919: 129–130.
  26. Document 201. The American Chargé d'Affaires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No. 1024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Washington D. 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20年 [202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27. . . Washington D. 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22年 [202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28. Document 65. Minister Reinsch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No. 956. Peking, February 24, 1916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 Washington D. 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1925年 [2020-11-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4-21)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29. Document 165. Minister Reinsch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No. 1383. Peking, February 13, 1917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Document 281. Minister Reinsch to the Secretary of State. No. 1492. Peking, May 11, 1917. [Inclosure—Translation] [From the Peking Gazette, Saturday, March 10, 1917] . . Washington D. C.: United State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1926年 Office of the Historian. 外部链接存在于|publisher= (帮助)
  30. Paul Samuel Reinsch. . Doubleday, Page & Co. 1922: 247.
  31. Wu Lien-Teh (编). . Peking: "Peking Gazette" Press. 1917年 Hathitrust.org.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