苦劳网

苦劳网英语:Coolloud),成立于1997年,是一个长期关注台湾社会运动相关消息的网络媒体,创办人之一是孙穷理[1],理事长为王颢中。苦劳网以「运动的媒体,媒体的运动」自许,[2]其前身为「苦劳工作室」和「苦劳工作站」。[3]

苦劳网
Coolloud
类型新闻网站
持有者台湾劳工信息教育协会
创办者孙穷理
主编王颢中
创刊日1997年
语言正体中文
总部 中华民国
台北市中正区杭州南路一段6巷22之2号2楼
网站苦劳网

苦劳网借由实地采访、报导和评论写作,试图介入议题,以与受访者共同创造具批判观点的报导。[3]除自产报导和新闻评论外,苦劳网长年来作为社会运动非营利组织消息发布的平台。[4][5]

2002年,苦劳网于内政部立案登记为社团法人台湾劳工信息教育协会」。[6]

创立背景

1997年,世新大学立报》社经营困难,资遣全数员工,并以择优但年资归零的方式回聘员工。立报教育组组长孙穷理(29岁)无法接受成露茜的管理方式,认为她剥削劳工,就与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的朋友卞中佩等人,利用研究所的电脑架设「苦劳工作站」网站,作为内部成员搜集、分享社运数据的平台,仅提供剪报、短评与架论坛等服务。直到1998年,苦劳工作站成员卞中佩至台中调查「统联客运罢驶事件」,为苦劳网正式转型为社运媒体打开序幕。惟苦劳工作站的成员因大多是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的学生,未受过体系化的记者训练,因此成员不受组织化控制,但具高度的自主性,并对社会运动抱有高度热忱,使得苦劳网的报导偏向为社运发声或批判主流媒体。[7][8]

苦劳网之窜起,与1990年代末期的媒体态度和社运需求有关。当时主流媒体普遍忽略社会运动,且当时的社运团体亦不熟悉网络技术,缺乏发声和信息交流的管道平台。而苦劳网的正能弥补当时社运团体的发声需求,「社运公布栏」的建置,让原本无法刊登于主流媒体的新闻稿,能出现在公开的平台。而演示文稿与论坛的网站服务,亦能满足社运工作者整理数据、交换信息和对话的需求。[7]

平面出版

专书

  • 2000年12月,苦劳工作站与敬仁劳工中心、女娲工作室合著出版《劳工看的台湾史》。[3][9][10]
  • 2001年8月至2002年2月,因民进党政府召开「经济发展咨询会议」,期间背离对「环境」和「劳工」相对友善的主张,苦劳网于经发会期间持续追踪报导,并在这之后,募款集结成《审判经发会》一书。[3][10]

工运年鉴

2006年至2011年,苦劳网特约记者孙穷理等人与世新大学社会发展研究所副教授陈政亮合作,编撰工运年鉴系列书籍:

  • 工运年鉴 2003.06-2004.05》(2006年)[11]
  • 《工运年鉴2004.06-2005.05》(2007年12月)[12][13]
  • 《工运年鉴2005.06-2006.05》(2011年6月)[14]

获奖记录

苦劳网历年得奖或入围记录
日期 奖项 入围/得奖 得奖作品或记者
2007年 卓越新闻基金会

【社会公器奖】

获奖[15][16] 孙穷理代表领奖
2012年 卓越新闻奖 仅入围[17] 【平面报导类-最佳调查报导奖】国境边陲──兰屿核废料检整系列报导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孙穷理

【平面报导类-最佳专题报导奖】马祖博弈中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孙穷理、王颢中

2013年 卓越新闻奖 获奖[18] 【平面报导类-新闻评论奖】服贸烂透了?没错!这就是自由贸易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孙穷理[19]

社会评价

2007年11月,《苦劳网》获得卓越新闻奖基金会颁发第二届社会公器奖。卓越新闻奖基金会官方新闻稿指出:「《苦劳网》长期关注社会议题,使用网络媒体讨论劳工、外籍新移民者、残障者等弱势团体在台湾的社会适应及其问题,在主流媒体之外,发表另类观点和相关信息供社会大众参考,相当程度上填补了当前主流媒体的若干信息空档。最近几年并逐渐扩及人权、环保、文化议题的报导,并提供网络空间给数十个弱势团体作为交换意见的平台,重视弱势者的传播人权。作为一个媒体,《苦劳网》以极其有限的资源长期为公益发声,其用心与成效,值得肯定。」[20]

数据源

  1. Brandon. . 共志. 2014-12-22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9).
  2. 苦劳网. . 苦劳网. 2014-12-16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3. 苦劳网. . 2015-12-31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5-02).
  4. 王颢中. . 苦劳网. 2017-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9).
  5. . 苦劳网.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1-25).
  6. 内政部合作及人民团体司筹备处. . 内政部. 2002-06-29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1-29).
  7. 林昱帆. . blogspot. 2017-09-08 [201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6-11).
  8. 林昱帆. . 世代杂志. 2017: 33 [2018-08-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9. 台湾出版信息网. . [2018-08-09].
  10. 苦劳工作室. . 唐山经销. 2002-05-01 [2018-08-09].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09).
  11. 陈政亮; 孙穷理; 李育真; 欧阳萱. . 台北: 世新大学社发所、苦劳网/台湾劳工信息教育协会. 2006. ISBN 9578462468.
  12. 陈政亮; 孙穷理; 李育真; 陈秀莲; 杨宗兴; 杨亿薇. . 台北: 世新大学社发所、苦劳网/台湾劳工信息教育协会. 2007-12. ISBN 9789578462700.
  13. 蔡志杰. . 苦劳网. 2008-01-30 [2018-08-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01) (中文(繁体)).
  14. 陈政亮; 孙穷理; 陈宁; 柳琬玲; 杨亿薇. . 台北: 世新大学社发所、苦劳网/台湾劳工信息教育协会. 2011-06. ISBN 9789866060021.
  15. 财团法人卓越新闻奖基金会. . 2007 [201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16. 梁玉芳、罗广仁. . 财团法人卓越新闻奖基金会. 联合报、中央社. 2007-11 [2018-08-11] (中文(台湾)).
  17. 彭家发、林淇瀁、管中祥、胡光夏、李淑娟、王毓莉、陈炳宏. . 财团法人卓越新闻奖基金会. 2012 [201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18. 财团法人卓越新闻奖基金会. . 2013 [201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0).
  19. 孙穷理. . 苦劳网. 2013-11-23 [2018-08-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08-11) (中文(繁体)).
  20. 〈第二届社会公器奖得主暨第六届卓越新闻奖入围名单公布新闻稿〉,2007年11月2日,卓越新闻奖基金会

相关文献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