良好調節器

良好調節器英語:)是科南特(Roger C. Conant)和W·羅斯·阿什比提出的定理,是控制论的核心。此理論提出「每一個良好的調節器都是所調節系統的模型。」[1]。也就是說,最有可能成功,而且架構簡單的調節器一定就是所調節系統的同构。此結果是根據受控制系統輸出變異所產生的,再指出在一般的情形下,若受控體的狀態和調節器的狀態之間存在映射,可以讓熵降低。若此映射為同构(也就是調節器就是系統的模型),其熵會有最小值。

此定理具有一般性,可以應用在所有調節性、自我調節性、或是恆定系統。.

此定理沒有說明什麼是系統的良好調節器。有關良好調節器的條件在ethical調節器定理[2],以及practopoiesis理論中有提及[3]

若限制在控制理论中的常微分方程子集中,良好調節器就是指內部模型,最早是由控制工程學者弗朗西斯(B. A. Francis)及翁漢(W. M. Wonham)在1976年所提出的[4]。此形式和古典控制理論相反,古典回授控制無法明確的針對控制系統建模(雖然經典控制器中多半會包括一個隱式的模型)[5]

相關條目

  • 地圖-疆域關係
  • 多樣性 (控制論)
  • 內部模型
  • ethical調節器
  • W·羅斯·阿什比

參考資料

  1. R. C. Conant and W. R. Ashby, "Every good regulator of a system must be a model of that system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Int. J. Systems Sci., 1970, vol 1, No 2, pp. 89–97
  2. M. Ashby, "Ethical Regulators and Super-Ethical Systems"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17
  3. Nikolić, D. (2015). Practopoiesis: Or how life fosters a mind. Journal of theoretical biology, 373, 40-61.
  4. B. A. Francis and W. M. Wonham, "The internal model principle of control theory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Automatica 12 (1976) 457–465.
  5. Jan Swevers, "Internal model control (IMC)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2006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