舞力全開 (歌曲)

舞力全開》(英語:)是美國歌手Lady Gaga的首張單曲,該歌曲由阿肯以及她的唱片製作人RedOne一起創作。並且以Colby O'Donis的歌聲為特色作為首張錄音室專輯《The Fame》主打單曲於2008年4月8日發行,這首歌曲是Gaga在10分鐘之內寫成的「快樂唱片」。

Lady Gaga laying down wearing a dark blue dress with a big, layered collar. Her right hand touches her forehead. Beneath her left eye is a blue-colored lightning-shaped sticker.
寇拜·奧多尼斯客串女神卡卡单曲
收录于专辑《超人氣
发行日期2008年4月8日 (2008-04-08)
格式
录制时间唱片工場
洛杉磯 - 好萊塢
类型
时长4:01
唱片公司
词曲
RedOne
女神卡卡单曲年表

(2008年)
撲克臉
(2008年)
寇拜·奧多尼斯单曲年表

(2008年)
舞力全開
(2008年)

(2008年)

作詞與靈感

《舞力全開》起初由卡卡與阿肯與歌曲的製作人RedOne合作作詞。在雜誌《Heat》的採訪中,卡卡解釋這首歌的作詞靈感。她說:「當時我身陷酒醉。我花了10分鐘與RedOne一起作詞,這是我第一次在好萊塢錄音室裡工作。感覺頗新鮮的,待在這樣一個裝有巨大揚聲器的巨大房間中。」[2] 卡卡於2008年1月為《舞力全開》作詞,她表示這作品「投入了大量心血,而最初,有一大群人認為這不會成功。」[3] 之後卡卡表示:

「這首歌拯救了我。我過去曾深陷在紐約黑暗的一面中,我曾如此鬱悶並整天泡在酒吧中。我坐上飛機前往洛杉磯去製作我的音樂並一次性的試著寫出一首足以改變我人生的歌,而我做到了。從此我再也沒有回去,我放下了我的男友,我的公寓套房。不再回頭。而我的母親為我親身打理了這些事。」[4]

Contactmusic.com的採訪中,卡卡解釋《舞力全開》是首快樂的歌曲並用於鼓勵歷經人生低潮: 例如失去工作或房子等等的人。[5] 她曾進一步與Artistdirect解釋她希望以《舞力全開》寫出一首美麗的歌。當被問到為何《舞力全開》如此出名時,卡卡表示她認為「每個人都在尋找著能夠完全表達我們靈魂和心中的喜悅並享受美好時光的歌曲,而這首歌就是其中之一。這首歌感覺真的很棒,而當你聽下去時,它也會使你的內心也感到雀躍。它就是這麼簡單。我認為這首歌能夠直達心房並不是什麼難事。因為它是以心靈為主題的歌曲。」[6] 2010年3月,《舞力全開》與《撲克臉》、《魔女》、《羅曼死》作為節奏電子系列遊戲《搖滾樂隊》的下載包「Lady Gaga Pack 01」。[7]

創作與構思

《舞力全開》是一首有節奏感的合成器流行流行舞曲類歌曲。歌曲結合了帶有輕快節拍的合成樂,並在提升了電音部份的同時加入了當代節奏藍調的鼓舞性節奏。[8] 歌曲製作時音調以升C小調為主並加入了每分119的適度舞蹈節奏。卡卡的聲域跨度於最低G3至最高C5[9] 歌曲在卡卡在合成樂帶起的輕快節奏下喊出「RedOne」時開始。《舞力全開》有著 Cm–E–B–Fm的基本和弦進行[9] 在歌曲中,奧多尼斯以跟卡卡相同的聲域演唱,[9] 接著是卡卡帶有節奏藍調風格的橋段,[8] 之後,在奧多尼斯擔任和聲並提供行進節奏時重複唱出副歌。並在字詞「dance」的回音下結束。[9]

就歌詞上,《舞力全開》以歌詞「舞池裡發生了什麼? / 我愛這旋律,寶貝,但我已經無法直走」[注 1] 帶出不完全的詼諧視角。[10] 歌詞整體描述在派對中完全的酒精中毒[11] 歌曲開頭的歌詞「A RedOne」時常被誤聽為「red wine」但這段時是影射到歌曲製作人RedOne。[12]

評論反響

註釋

  1. 原文:「What's going on on the floor? / I love this record, baby but I can't see straight anymore」

參考文獻

  1. . 廣播音樂公司. [June 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5, 2015).
  2. Reporter, Daily. . The Daily Telegraph. April 17, 2009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13, 2009).
  3. Madsen, Ben. . MTV. January 15, 2009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28, 2009).
  4. Thomson, Graeme. . The Guardian (Londo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September 6, 2009 [May 6,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2, 2013).
  5. Press, Contactmusic. . Contactmusic.com. April 17, 2009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June 6, 2011).
  6. . Artistdirect.com. December 30, 2009 [April 27,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2, 2009).
  7. . RockBand.com. March 10, 2010 [March 11,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11, 2010).
  8. Petridis, Alex. . The Guardian (London: Guardian News and Media). January 9, 2009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22, 2013).
  9. . Music Notes.com. Alfred Publishing. [April 24,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5, 2015).
  10. Koski, Genevieve. . The A.V. Club. Onion LLC. November 10, 2008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16, 2009).
  11. . Songfacts.com. [May 3,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4, 2009).
  12. Mullally, Una. . The Express Tribune. May 17, 2009 [May 24,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7, 2016).
  13. Chisling, Matthew. . AllMusic. September 9, 2008 [April 28, 2009].
  14. Norman, Ben. . About.com. October 2, 2008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May 2, 2009).
  15. Lamb, Bill. . About.com. October 3, 2008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February 5, 2009).
  16. Sawdey, Evan. . PopMatters. PopMatters Media Inc. January 12, 2009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7, 2009).
  17. Hogwood, Ben. . musicOMH. January 12, 2009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January 22, 2009).
  18. du Lac, J. Freedom. . The Washington Post. October 28, 2008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10, 2012).
  19. Saxberg, Lynn. . Ottawa Citizen. March 28, 2009 [July 21,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15, 2009).
  20. Cinquemani, Sal. . Slant Magazine. October 25, 2008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March 24, 2010).
  21. Kraines, Talia. . BBC. January 9, 2009 [April 28, 2009]. (原始内容存档于April 5, 2009).

外部連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