舒曼波
发现
1950年代,研究人员证实电离层的空腔共振频率在此范围之内,后来称之为舒曼共振。
舒曼波
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是一种由闪电所引起的信号,一般的频率约为8 Hz,正确来说应该是7.83 Hz。1954年德国物理学家温弗里德·奥托·舒曼 (Winfried Otto Schumann)发表一项理论,他认为距离地面约一百英哩的天空有一层环电离层(Ionosphere),它会随着日光强弱发生变化,与地球表面刚好形成一个类似空腔共振器(Cavity resonator)的空间。大气内的各种震动频波与电波则不停地于其间到处传播,有的愈传愈弱,终至销声匿迹;有的则发生共振而持续存在。譬如有一种波会愈走愈强,或至少强度稳定,并永远存在不消失;当它从地球上的A点出发,环绕地球一周回到A点后,仍会与最初出发时的波步调一致(即「同调coherent」;电学上称之「相 phase」),这种波就是「舒曼波」,其间的共振情形,就是舒曼共振(Schumann resonance)。其波长相当于地球圆周,换算成频率约8至10赫兹。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