腰牌
腰牌为东亚古代官吏系在腰间证明身分的牌子,其上刻以姓名职务,常被用作出入宫禁或军营时以备查验的通行证或信物凭证[1],亦可作为装饰物,多采用木质、铜质或象牙质,其形制和质地与官吏的身份等级相关。而牙牌(象牙质)为腰牌的一种。
明朝腰牌
明朝官员用得最多的腰牌是牙牌,而牙牌大抵为长方形(上方弧形刻有如意云纹)由尚宝司造册发放。明代只有京官能持有「朝参牙牌」、外放(任)官不持有。而如锦衣卫领导级官员的朝参牙牌牙牌为长方形(上方弧形刻有如意云纹),正面中上刻有横写(锦衣卫)三个字,接着竖刻官衔不刻名字(如:右千户所百户);左侧面刻有此牌的字号(如:武字贰仟玖佰玖拾壹号);背面亦不刻朝代年月日、只刻四行使用须知:「朝参官悬带此牌,无牌者依律论罪,借者及借与者罪同,出京不用」。如此牙牌因人事变迁可以重复使用,如官员离京、离职、退休、身故则需缴回;如再(新)上任京官再领新官衔牙牌。明代另有其他形式形状的腰牌如金牌、铜牌、令牌、铜符等。
依据尚宝司的尚宝司卿刘日升(万历八年三甲进士)于万历三十年十二月十六日(1602年1月8日)上疏之〈查复旧制祛积弛以明职守疏〉的统计,至万历三十年明朝大抵发放〈文本号牙牌〉2345面、损害36面、遗失64面。其它尚有〈武字号牙牌〉、〈勋字号牙牌〉、〈亲字号牙牌〉、〈官字号牙牌〉、〈乐字号牙牌〉等。[2][3]
参考文献
- 吕宗力、田人隆、刘驰、李世愉等. . 北京: 北京出版社. 1994.
- 杨镇魁,"万历朝尚宝司制度研究"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国立中央大学历史研究所,《史汇》第十期,页 235–254,二○○六年九月.
- 刘日升撰,邹元标选,《慎修堂集》(微缩数据,台北:国家图书馆藏,明泰昌元年原刊本),卷 15,〈查复旧制祛积弛以明职守疏〉,页4a–5b。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