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境
概要
联境来自于清代府城的街坊制度,至清末已经延伸出坊-保-段-境的民防结构。
坊、保、段设总签首,传达知县命令、办理团练与民防事务,段、境下辖「签首」,为民众与总签首的沟通桥梁,页管理境内治安、公共事业:如夜间防务,编保甲、给予门牌等。[1]:21
境主要是以地域街廓进行划分,且同一街廓之民众互为邻居,因有共同的情感与生活链接,可以维持邻里居住安全,并一致对抗外在的盗贼。「境」的划分由「户」而「街」,以构成「境」,单一个「境」有其境名,如:中和境、镇辕境、元会境、仁寿境、仁厚境⋯⋯等。
不同「境」依据地理位置共同组合,而构成「联境」。依据组合的「境」数量,产生不同的名称,如:六合境。同时六合境之联境范围中亦可发现仁厚境,更从中窥见联境乃是多个不同单境共同组合而成。
相关研究
谢奇峰,《台南府城联境组织研究》,台南:台南市政府文化局,2013。
参考文献
- 汪明怡,《台南寺庙联境组织变迁之研究》,台南:国立台南大学台湾文化研究所硕士班,2004。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