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果榕
聚果榕(学名:),又名优昙华(梵文:,udumbara)、优昙本罗、优昙本花、优昙波罗、优昙婆罗、乌昙跋罗、邬昙钵罗、优昙钵、优昙钵华、优昙、文仙果、马朗果(贵州)等,是桑科榕属高大乔木,雌雄同株 ,分布于印度、越南、斯里兰卡、巴布亚新几内亚、尼泊尔、巴基斯坦、澳大利亚、印度尼西亚、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贵州、广西、云南等地,生长于海拔130米至2,500米的地区,是一种出现于佛教经典中的植物。
聚果榕![]()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真双子叶植物 Eudicots |
演化支: | 蔷薇类植物 Rosids |
目: | 蔷薇目 Rosales |
科: | 桑科 Moraceae |
属: | 榕属 Ficus |
亚属: | 聚果榕亚属 Ficus subg. Sycomorus |
种: | 聚果榕 F. racemosa |
二名法 | |
Ficus racemosa | |
变种 | |
| |
异名 | |
Ficus racemosa L. var. miquelii (King) Corner |
宗教上的优昙华
优昙华又优昙婆罗为梵语,意为灵瑞花、空起花、起空花。佛教经文中称此花为「仙间极品之花」,开花被当作吉祥的征兆,代表圣人转轮法王(金轮王)(佛)出世,三千年才开一次花,开后随即凋谢。
根据《佛学大辞典》,提到优昙华的佛教经典包括《法华文句》、《慧琳音义》、《玄应音义》、《慧苑音义》、《法华玄赞》、《法华义疏》、《翻梵语》、《法华经方便品》、《同化城喻品》、《同妙庄严王品》与《南史》等。《翻译名义集》亦说《般泥洹经》中提到该花开时,金轮王出世的过程。据《法华文句》四上:「优昙花者,此言灵瑞。三千年一现,现则金轮王出。」《慧琳音义》卷八则说:「优昙花,梵语古译讹略也。梵语正云乌昙跋罗,此云祥瑞灵异。天花也。世间无此花。若如来下生、金轮王出现世间,以大福德力故,感得此花出现。」
《佛学大辞典》亦说,「此花为无花果类。产于喜马拉耶山麓及德干高原、锡兰等处。干高丈余。叶有二种:一平滑,一麤糙。皆长四五寸,端尖,雌雄异花,甚细,隐于壶状凹陷之花萼中。常误以为隐花植物。花萼大如拳,或如拇指,十余聚生。可食而味劣。」 此外,佛教经典中有一部《优昙婆逻经》,名称也是源于此植物。
相关条目
参考文献
- Botanic Gardens Conservation International (BGCI) & IUCN SSC Global Tree Specialist Group.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9: e.T145362959A145371147 [1 October 202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