紙杯

紙杯英語:)是由紙製成的一次性杯子,並且通常用塑料或蠟加襯或覆蓋,以防止液體洩漏或浸透紙張。它可以是由再生環保紙製成,而且在世界各地廣泛使用。

單色紙杯
熱飲用的絕緣紙杯,切開來顯示空氣層

歷史

紙杯已在中國的文獻中有記載,紙在公元前2世紀發明。[1]紙杯被用於供應茶水。他們製造了不同的大小和顏色,並且有裝飾設計。紙杯的文字證據來自杭州市禹家財產中的描述。[2]

現代的紙杯是在20世紀發明的。在20世紀初期,在水源(例如學校水龍頭或火車上的水桶)中共用玻璃杯或杓子是很常見的。這種共用引起了公共健康問題。對其使用的重大調查研究是來自拉法耶特學院的生物學教授Alvin Davison,根劇在賓夕法尼亞州伊斯頓公立學校的研究,他於1908年8月在《技術世界雜誌》(Technical World Magazine)上發表了引起轟動的標題「學校飲用杯中的死亡」(Death in School Drinking Cups)。這篇文章在1909年11月由麻省衛生局重印和分發。[3]

基於這些擔憂,而且因為紙製品(特別是在1908年迪克西杯〔Dixie Cup〕發明之後)變得便宜和乾淨可用,當地便通過禁令來禁用共用杯。首批使用一次性紙杯的其中一間鐵路公司是拉克瓦納鐵路公司,他們在1909年開始使用紙杯。到1917年,公共玻璃杯已經從鐵路車廂消失,取而代之的是紙杯,即使在尚未禁用公用玻璃杯的管轄區域裡。

出於健康原因,紙杯也在醫院中使用。1942年,美國麻省洲立大學在一項研究中發現,使用可清洗的玻璃杯在消毒後重新使用的成本是使用一次性紙杯成本的1.6倍。[4]這些研究以及交叉感染風險的降低都鼓勵了醫院使用紙杯。

迪克西杯

迪克西杯(Dixie Cup)是一系列一次性紙杯的品牌名稱,該紙杯於1907年由麻省波士頓的律師Lawrence Luellen在美國首先發明,該律師擔心人們在飲用水的公共場所共用玻璃杯或杓子會傳播細菌。Luellen發明了一種帶有一次性杯子的冰水售賣機[3],並與另一波士頓人休伊·摩爾一起著手廣告宣傳活動,以教育公眾並銷售他的機器,而主要銷售給鐵路公司。Davison教授的研究有助於廢除公共玻璃杯並為紙杯打開大門。不久,這種花費一分錢就可以給予清涼水的裝置便成為火車上的標准設備。

迪克西杯公司,賓夕法尼亞州

迪克西杯在第一次是被稱為「健康盃」(Health Kup),但從1919年起,它的名字由Alfred Schindler在紐約的迪克西娃娃公司(Dixie Doll Company)所製作的一系列娃娃命名的。其成功令這間公司稱自己為迪克西杯公司(Dixie Cup Corporation),並搬移到賓夕法尼亞州威爾遜的一間工廠。工廠的頂部是一個杯形大水箱。

1957年,迪克西與美國罐頭公司合併。James River Corporation公司於1982年購買了美國罐頭公司的紙張業務。James River公司的資產現在是喬治亞太平洋公司的一部分,喬治亞太平洋公司是美國第二大私人公司科氏工業集團的子公司。1983年,生產轉移到賓夕法尼亞州福克斯(Forks)的一間現代化工廠。在威爾遜的原本工廠從此一直空著。工廠的關閉也導致聯合鐵路公司放棄Easton&Northern鐵路分公司,其中迪克西杯公司是最後一個主要客戶。

1969年,迪克西杯的標誌由索爾·巴斯創作,他是一位設計電影片頭而聞名的平面設計師。

贈券收集問題有時被稱為迪克西杯問題。

參考資料

  1. Tsien, Tsuen-Hsuin. . Joseph Needham, Science and Civilisation in China, Chemistry and Chemical Technology. 5 part 1.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8. 1985.
  2. Joseph Needham. .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985: 122 [2018-04-12]. ISBN 978-0-521-0869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2). At this time tea was served from baskets made of rushes which held... a set of several tens of paper cups (chih pei) in different sizes and colors with delicate designs
  3. . Lafayette College Libraries.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年11月12日) (英语).
  4. Beulah France. . The American Journal of Nursing. February 1942, 42 (2): 154–156 [2018-04-12]. JSTOR 3416163. doi:10.2307/341616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03).

參考書目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