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颊獴
红颊獴(Herpestes javanicus)又叫红脸獴、印度獴或爪哇獴,是灵猫科獴属的一个品种,广泛分布亚洲多个不同的地方,分为不同亚种。獴在世界很多地方均可找到,但红颊獴的体型比非洲的亚种细型。
红颊獴![]()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动物界 Animalia |
门: | 脊索动物门 Chordata |
纲: | 哺乳纲 Mammalia |
目: | 食肉目 Carnivora |
科: | 獴科 Herpestidae |
属: | 食蟹獴属 Urva |
种: | 红颊獴 U. javanicus |
二名法 | |
Urva javanicus (É.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18)[2] | |
亚种 | |
见内文 | |
![]() | |
红颊獴分布范围 |
习性
红颊獴一般为独行性,但到了繁殖季节时均会以2至4只群居。牠们为昼行性动物,喜欢玩耍。
亚种
红颊獴包括以下亚种[3]
- (学名: (Hodgson, 1836))
- (学名: (Gervais, 1841))
- 红颊獴指名亚种(学名: (É. Geoffroy Saint-Hilaire, 1818))
- (学名: (Sody, 1936))
- (学名: (Blyth, 1845))
- (学名: (Ghose, 1965))
- 红颊獴云南亚种(学名:),Schwarz于1910年命名。分布于泰国以及中国大陆的云南(南部)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曼谷。[4]
- (学名: (Kloss, 1917))
- (学名: (Anderson, 1875))
- 红颊獴海南亚种(学名:),J. Allen于1909年命名。在中国大陆,分布于海南、广西、广东等地。该物种的模式产地在海南岛五指山。[5]
- (学名: (Kloss, 1917))
- (学名: (Sody, 1949))
参考文献
- Chutipong, W.; Duckworth, J. W.; Timmins, R.; Willcox, D. H. A. & Ario, A. . The IUCN Red List of Threatened Species. 2016: e.T70203940A45207619.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ITIS. [2010-11-28].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中国科学院动物研究所. . 《中国动物物种编目数据库》. 中国科学院微生物研究所. [2009-03-2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5).
![]() |
维基共享资源中相关的多媒体资源:红颊獴 |
![]() |
维基物种上的相关:红颊獴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