檐口
檐口(Cornice)为建筑用语,源自于意大利文cornice。是指环绕建筑屋顶或墙面:如窗口、阳台或室内空间上方的水平装饰性线脚构造。檐口凸出于墙面或柱列之外,具有保护墙面,使雨水不直接打在墙面上的作用,同时助于宣泄屋面的雨水。檐口被视为屋檐的一部分,但不等同于屋檐,檐口通常有较多的装饰,有时较不具有功能性。檐口的功能及位置可被山墙、屋檐及天沟/落水管取代。现代建筑的重要要素之一就是省略檐口,因此需要精密的内部排水系统。

不同西方建筑风格的檐口

檐口仰视图
名称
名称源自于意大利文cornice,可追溯至拉丁文cornīx 的或希腊文的korōnís (曲线)。
古典主义建筑

带有雨珠饰的mutule
在古希腊建筑及受其影响后世建筑风格中,檐口是古典柱式中最上方的部分,与饰带、楣梁组合成柱顶。
檐口挑出部分,时常做成一列许多凸出的小方块(dentils)形式[1]:200,可能源于木造建筑的征称屋顶的椽木。
参考文献
- Robertson, D. S. 1943. Handbook of Greek and Roman Architecture, 2nd ed. (Cambridge: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 |
维基共享资源上的相关多媒体资源:檐口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