管带

管带管带官 (、),原为动词称专操管带,最初出现于同治初年神机营的武职事官编制,其上有掌印管理大臣、管理大臣、翼长,其下有帮操、营总、令长。[1]光绪年间军队改制,清军编制分军、镇、协、标、营、队、排、棚八个级别[2],其中队的职事主官亦称「管带官」,相当于现代「连长」。由勇营、练营改制的地方巡防队(或称巡防营)亦有管带官,上有统领官、帮统官管辖一营,管带管辖马队或步队,下分三哨,有「哨官」、哨长相当于现代「排长」,再下为什长(每棚一员)。

管带一词亦见于清末李鸿章北洋舰队中,是清代军事职官名称。李鸿章在创建北洋水师时,启用了很多留洋的留学生。在编制水师的时候,有了管带一词,其理解起来就是“营长”,“舰长”。

注释

  1. 《清史稿》卷117
  2. 《陆军营制饷章》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