签名

签名是一种将某人的姓名、暱称或其他可以表达其个人风格的标记,用自身独有的手写特性亲自描绘或书写出来,用以证明自己的身份与意图。签名的作者即为签字人。相对于手写签名,一份经作者签署其名的作品可以很容易辨识其创作者为何。签名有可能会和亲笔签名落款混淆,后面两者主要特指艺术家的签名。当某人同时有签名、亲笔签名落款等型态的署名,有可能会产生混淆,因此部分公众人物会将自己的签名予以保密,并将亲笔签名落款公诸于众。

约翰·汉考克的签名在《美国独立宣言》和《联邦条例》上最为突出。在美国,「约翰·汉考克」成为「签名」的代名词[1]

功能与型态

伊朗皇后法拉赫·巴列维波斯语手写的签名。

签名的传统功能在于将某人自身唯一、独特且无可否认的身份证明永久附加于某份文档上,作为其个人见证该文档全部或特定段落内容的物理证据。举例,签名在许多客户契约的功能不仅作为缔约方身份识别的证明,更是作为对合约内容充分审议与知情同意的证据。在许多国家,签名可以在公证人面前予以见证与记录,以赋予额外的法律效力。在法律文档上,文盲人可以使用「标记」(包含个人独特的符号)进行签名,只要这份文档有其他识字的证人副署即可。在部分国家,文盲人可以采用指纹替代签名。

在美国,签名包含表明身份与意图的各种标记与行为。美国法律规定,除非有特定法律明确规范签名的特定方式,否则签名可以由多种方式,包含以机械或橡皮图章复写。签名可以由其声称的签署人作成,也可以由签署人正式授权其他人,在签署人当面给予指示下进行签名[2]

许多人有着比普通手写体更具有特性的签名型态,包含复杂的升部降部与奇异的夸饰手写风格。举例,约翰·汉考克在《美国独立宣言》上的著名签名中,其最后一个「k」字回过头来将他的姓名划上底线。这种修饰型态也就是所谓的花押

许多使用字母以外书写系统的语言文化,本身不具有西方签名的概念:其中某个人的「签名」可能与自身以标准方式书写其姓名的字迹没有太大差异,例如书法

蒙古抗争中的环状签名

蒙古抗争运动自19世纪以来就有环状签名的传统,以免暴露抗争运动领导者,称为独贵龙多归轮[3]2020年内蒙古双语教育新政策争议期间,曾被下令「党媒姓党」的内蒙古广播电视台300多位员工,以独贵龙环状蒙古文方式签字反对汉语教学新规定[3]

著作权

在英国法律中,签名的表现型态(不含姓名本身)受到著作权法保护[4]

美国著作权法中,「标题、姓名且仅于字体印刷装饰、大小写或颜色有所不同的变体」不具有著作权[5];然而签名的表现型态(而非姓名本身)则会受到著作权保护[4]

参考文献

  1. . Merriam-Webster. [2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0-19).
  2. 80 Corpus Juris Secundum, Signatures, sections 2 through 7
  3. . 文学城. 2020-09-04 [2020-09-0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0-15).
  4. Spilsbury, Sallie. . Cavendish Publishing. 2000: p. 439. ISBN 978-1-85941-530-6. An individual's signature may be protected under law as an artistic work. If so, the unauthorised reproduction of the signature will infringe copyright. The name itself will not be protected by copyright; it is the appearance of the signature which is protected.
  5. "Copyright Basics 存盘,存档日期2011-03-05.", United States Copyright Office. Retrieved 15 March 2011.

参见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