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屆坎城影展
第19屆坎城影展於1966年5月5日至20日舉行。為了紀念坎城影展成立20週年,在該屆影展頒發了特別獎。[2]
开幕影片 | 女諜玉嬌龍 |
---|---|
闭幕影片 | 法老 |
举办地点 | ![]() |
创办时间 | 1946 |
颁发奖项 | 國際影展最高獎 |
放映数目 | 25(正式競賽片)[1] 16(短片) |
举行日期 | 1966年5月5日 | – 1966年5月20日
官方网站 | festival-cannes |
國際影展最高獎由克勞德·勞路許執導的《男歡女愛》和皮亞托·杰米執導的《紳士現形記》獲得。[3] 開幕片由約瑟夫·羅西執導的《女諜玉嬌龍》,而閉幕片由傑茲·卡汶勒洛維茲執導的《法老》。[4]
主競賽評審

評審團主席,蘇菲亞·羅蘭
長片
蘇菲亞·羅蘭:演員(評審團主席)
馬塞爾·阿沙爾:劇作家
費尼希斯・迪・摩賴斯:詩人
古垣鐵郎:外交官
莫里斯·熱納瓦:作家
讓·季奧諾:作家
莫里斯·萊曼:演員
理查·萊斯特:導演
丹尼斯·馬里昂:記者
安德烈·莫洛亞:作家
馬瑟·巴紐:劇作家
尤里·萊茲曼:導演
阿爾芒·薩拉克魯:劇作家
皮特·乌斯蒂诺夫:製片人
短片
查爾斯-喬治·杜瓦內爾:攝影師
查爾斯·福特:作家
馬塞爾·伊沙克:登山家
吉恩·維維耶(Jean Vivie):CST成員
波·維德伯格:導演
正式競賽長片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風流奇男子》 | Alfie | 路易斯·吉爾伯特 | ![]() |
《黃金騎士》 | L'armata Brancaleone | 馬里奧·莫尼切利 | ![]() |
《灰燼》 | Popioły | 安德烈·華依達 | ![]() |
《紳士現形記》 | Signore & Signori | 皮亞托·杰米 | ![]() |
《夜半鐘聲》 | Falstaff Campanadas a medianoche | 奧森·威爾斯 | ![]() ![]() |
《齊瓦哥醫生》 | Doctor Zhivago | 大衛·連 | ![]() ![]() ![]() |
《大鳥與小鳥》 | Uccellacci e uccellini | 皮耶·保羅·帕索里尼 | ![]() |
《哈囉,就是我!》 | Բարև, ես եմ | 弗倫澤·多夫拉強 | ![]() ![]() |
《奧古斯托·馬特拉加的時刻與轉折》 | A Hora e Vez de Augusto Matraga | 羅伯托·桑托斯 | ![]() |
《飢餓》 | Sult | 賀寧·卡爾森 | ![]() |
《幸福岔路》 | Es | 烏利奇‧夏孟尼 | ![]() |
《列寧在波蘭》 | Ленин в Польше | 謝爾蓋·尤特凱維奇 | ![]() |
《家庭教師》 | Mademoiselle | 托尼·理查德森 | ![]() ![]() |
《男歡女愛》 | Un homme et une femme | 克勞德·勞路許 | ![]() |
《女諜玉嬌龍》 | Modesty Blaise | 約瑟夫·羅西 | ![]() |
《摩根:一件處理恰當的案件》 | Morgan: A Suitable Case for Treatment | 卡雷·瑞茲 | ![]() |
《女教徒》 | La Religieuse | 賈克·希維特 | ![]() |
《小島》 | Ön | 阿爾夫·斯約堡 | ![]() |
《法老》 | Faraon | 傑茲·卡汶勒洛維茲 | ![]() |
《菸斗》 | Dýmky | 沃依采克·雅斯尼 | ![]() |
《起義》 | Răscoala | 米爾恰·穆瑞森 | ![]() |
《圍捕》 | Szegénylegények | 揚喬·米克洛什 | ![]() |
《第二生命》 | Seconds | 約翰·法蘭克海默 | ![]() |
《與陽光明媚的風》 | Con el viento solano | 馬力歐·卡謬 | ![]() |
《青年托利斯》 | Der junge Törless | 沃克·施隆多夫 | ![]() ![]() |
正式競賽短片
以下電影參與角逐短片金棕櫚獎:[1]
中文片名 | 原文片名 | 導演 | 製作國 |
---|---|---|---|
《阿爾伯托·賈科梅蒂》 | Alberto Giacometti | 恩斯特·謝德格 彼得·芒格(Peter Munger) | ![]() |
《勃魯蓋爾和群眾的瘋狂——沉悶的格里特》 | Bruegel et la folie des hommes - dulle griet | 約翰·克林格 | ![]() |
《讓·盧爾卡特——世界之歌》 | Le Chant du monde de Jean Lurcat | 皮埃爾·比羅(Pierre Biro) 維多利亞·麥坎頓 | ![]() |
《清潔工》 | Čislice | 帕維爾·普羅查茲卡(Pavel Procházka) | ![]() |
《點與線》 | The Dot and the Line | 查克·瓊斯 | ![]() |
《煙癮》 | The Drag | 卡洛斯·馬喬里(Carlos Marchiori) | ![]() |
《模棱兩可的1900》 | Équivoque 1900 | 莫妮克·勒佩夫(Monique Lepeuve) | ![]() |
《受傷了》 | De Gewonde | 西奧·范·哈倫·諾曼 | ![]() |
《米耶斯》 | Miejsce | 愛德華·斯圖利斯 | ![]() |
《會唱歌劇的豬》 | Muzikalno prase | 茲拉特科·格吉奇 | ![]() |
《不》 | No | 村山英治 | ![]() |
《對愛情的思考》 | Reflections on Love | 喬·馬索 | ![]() |
《夏季會議》 | Les Rendez-vous de l'été | 雅克·埃爾托 雷蒙德·祖姆斯坦(Raymond Zumstein) | ![]() |
《滑板約會記》 | Skaterdater | 諾埃爾·布萊克 | ![]() |
《尖叫聲》 | L'urlo | 卡米洛·巴佐尼 | ![]() |
獎項

最高獎獲獎者,皮亞托·杰米
正式競賽獎項
以下電影和演員獲得了1966年的獎項:[3] 長片
- 國際影展最高獎:
- 《紳士現形記》-皮亞托·杰米
- 《男歡女愛》-克勞德·勞路許
- 評審團獎:《風流奇男子》-路易斯·吉爾伯特
- 最佳導演獎:謝爾蓋·尤特凱維奇-《列寧在波蘭》
- 最佳女演员奖:凡妮莎·蕾格烈芙-《摩根:一件處理恰當的案件》
- 最佳男演員獎:皮爾·奧斯卡森-《飢餓》
- 最佳首部作品(Meilleur premier travail):《起義》-米爾恰·穆瑞森
- 20週年紀念獎(Prix du 20e anniversaire):《夜半鐘聲》-奧森·威爾斯
短片
- 短片金棕櫚獎:《滑板約會記》-諾埃爾·布萊克
- 技術大獎(Grand Prix Technique):《滑板約會記》-諾埃爾·布萊克
參考資料
- . festival-cannes.fr. (原始内容存档于26 December 2013).
- . cannes-fest.com. [25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8).
- . cinema-francais.fr. [4 June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05) (法语).
- . atlasfilm.com. [25 Ma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8-10).
- . festival-cannes.fr. (原始内容存档于4 March 2016).
- . fipresci.org. [3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5-18).
- . imdb.com. [3 July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6-16).
其他媒體
外部連結
- 1966 Cannes Film Festival (web.archive)
- Official website Retrospective 1966 的存檔,存档日期2019-01-13.
- Cannes Film Festival:1966 的存檔,存档日期2009-06-06. at Internet Movie Database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