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一种气鸣乐器,属自由簧,类似于,不过较之为大,到宋已失传。亦有说法大笙叫做竽,小笙叫做和。竽以为苗,以为斗[1],1972年长沙马王堆一号汉墓中出土实物[2],流行于东周平民与贵族阶层。[3][4]在合奏中调音和领奏。[5]

二十四簧竽小样图,出自清代的《古今图书集成》

参考

  1. 《周礼‧春官‧笙师》:笙师掌教吹竽、笙。郑玄注引郑司农:竽,三十六簧;笙,十三簧。
  2. 湖南省博物馆,中国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编. . 北京: 文物出版社. 1973-10-01. CSBN 7068·287.
  3. 《史记‧卷六十九‧苏秦传》:临菑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瑟,弹琴击筑,斗鸡走狗,六博蹋鞠者。
  4. 《管子‧任法》:钟鼓竽瑟,宫中之乐,无禁圉也。
  5. 《韩非子‧解老》:竽也者,五声之长者也,故竽先则钟瑟皆随。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钦定古今图书集成·经济汇编·乐律典·笙竽部》,出自陈梦雷古今图书集成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