空對角線
描述
此低人口密度的區域(少於30人/km²)的形成原因主要乃是農村人口外流,以及19、20世紀間城市化的後果。某些評論者[2]傾向將此區域稱為「低人口密度對角線」(),並認為「空對角線」一詞具貶義,且言過其實。儘管如此,法國國土規劃暨區域政策署(DATAR)[3]仍使用此名稱。此名稱亦是最通用的名稱。
此人口分佈的現象在省級行政區上較為顯著,在大區的層級上較不明顯。[4][5]低人口的對角線也不只限於法國境內,而是一路延伸到西班牙和葡萄牙,稱作大陸對角線。(continental diagonal)。[6][7]
地圖
- 各行政區劃的人口密度,紅色為密度高,綠色為密度中,藍色為密度低
- 人口密度圖,黑點代表人口分佈。
參考資料
- Jean-Claude Bontron. . SEGESA-ACEAR. 1976.
- Jean-Claude Bontron. . SEGESA-ACEAR. 1976.
- Gilles Fumey. (PDF). 2009-10-26 [18 July 2016].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16-10-24)..
- . [202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1-05).
- . [2022-07-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3).
- Rozenblat, C. (PDF). [2022-07-02]. (原始内容 (PDF)存档于2022-01-05).
- Yoann Doignon; Sébastien Oliveau; Isabelle Blöss-Widmer. . Espace, Populations, Sociétés. [2022-07-02]. doi:10.4000/eps.6171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11-26).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