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三功能假说
社会三功能假设(Trifunctional hypothesis)指针对史前的原始印欧社会设想的一种三重观念体系(法兰西语:idéologie tripartite)以反映三种阶级或排他性社会阶层的存在,即祭司、战士和平民(农民或商人),分别对应于圣礼、军事和经济的三种功能。三功能假设主要与法兰西神话作家喬治·杜梅吉爾有关,后者于西元1929年在《祭司婆罗门》(Flamen Brahman)一书和后来的《密特拉·伐楼那》(Mitra Varuna)一书中提出了三功能假设。
三种分类
根据迪梅齐(西元1898年-西元1986年)提出的说法,原始印欧社会由三个主要群体组成,对应于三个不同的功能:
统治权分为两个不同和互补的子部分:
一个是正式的、合法的、带有祭司色彩但是属于世俗的;
另一个是强大的,不可预测的,也带有祭司色彩,但根植于超自然世界。
军事:与武力、军人和战争有关。
生产:畜牧业、农业和手工艺品;受上述两者统治。
假说建构
南部俄罗斯:贝尔纳德·谢尔盖(Bernard Sergent)将印欧语系与俄罗斯南部的某些考古文化联系起来,并根据三功能假设从而重构一种印欧宗教。
早期日耳曼社会:早期日耳曼社会中对国王、贵族和普通自由人进行的假定分类。
诺斯神话:奥丁(统治权),提尔(Týr,法律和正义),瓦尼尔(Vanir,生育)。奥丁被诠释为死亡之神并与火葬有关,也与狂喜行为(ecstatic practices)有关
古典希腊:理想社会中的三个分类,如柏拉图的《理想国》中借苏格拉底之口所描述的哲人王、战士与生产者。贝尔纳德·谢尔盖研究了希腊史诗、抒情诗和戏剧诗中的三功能假设。
印度:三种姓——婆罗门:祭司;刹帝利:战士和军队;以及吠舍:农作者,牲口饲养者和贸易者。首陀罗是印度的第四种姓,是堕民或农奴。西元2001年的一项研究发现,印度人和欧罗巴人的遗传关系与种姓等级成正比,上层种姓与欧罗巴人最相似,下层种姓更像亚洲人。研究人员认为,印欧语系的人从西北部进入印度,与原始达罗毗荼语系的人混合或将之取代,并且可能已经建立了一个种姓制度,印欧人自己主要是在更高的种姓中。
回应
该假设的支持者包括埃米尔·邦弗尼斯特、贝尔纳德·谢尔盖和雅罗斯拉瓦·莱贝丁斯基y等学者,他们总结说“基本思想似乎以令人信服的方式得到证实”。
一些神话研究者,人类学家和历史学家如米尔恰·伊利亚德、克勞德·李維-史陀、馬歇爾·薩林斯、罗德尼·尼达姆(Rodney Needham)、让-皮埃尔·韦尔南和乔治·杜比将这一假设置于印欧研究领域之外。
另一方面,艾伦得出结论认为,三重分类可能是一种人造理论,一种选择效应,而不是社会本身所使用的组织原则。 本杰明·温·福特森(Benjamin W. Fortson)报告认为迪梅齐模糊了三个功能之间的界限,他给出的例子往往具有矛盾的特征,导致批评者拒绝承认他的类别存在。 约翰·布拉夫(John Brough)推测,社会分离在印欧语系之外也是常见的,因此这一假设在阐明史前印欧社会方面的作用有限。克里斯蒂亚诺·格罗塔内利(Cristiano Grottanelli)表示,尽管在现代和中世纪的背景下可以看到迪梅齐设想的三功能主义,但它对早期文化的投映推测是错误的。[20]贝利耶则提出严重批评。
历史学家卡洛·金茨堡(Carlo Ginzburg),阿纳尔多·莫米利亚诺(Arnaldo Momigliano)和布鲁斯·林肯(Bruce Lincoln)批评这一假设是基于迪梅齐对政治权利的同情。 居伊·施特劳穆萨(Guy Stroumsa)认为这些批评毫无根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