砂拉越共产主义叛乱
1962年至1990年,砂拉越共產主義叛亂,又稱北加里曼丹共產黨叛亂。簡稱砂共叛亂。發生在馬來西亞,涉及北加里曼丹共產黨和馬來西亞政府。它是冷戰期間挑戰前英國殖民地馬來西亞的兩次共產主義叛亂之一。與早期的馬來亞緊急狀態一樣,砂拉越共產黨叛亂分子主要是華裔,他們反對英國對砂拉越的統治,後來反對將該州合併為新成立的馬來西亞聯邦。[2] 叛亂是由1962年汶萊叛亂引發的,該起義是由左翼汶萊人民黨煽動反對建立馬來西亞。[5]
砂拉越共產黨叛亂 | |||||||
---|---|---|---|---|---|---|---|
馬來西亞協定、印尼-馬來西亞對抗、馬來亞共產黨叛亂和冷戰的一部分 | |||||||
1965年,英國士兵看著一群正在洗澡的華人新村村民,防止他們與共產黨游擊隊合作,以此保護該地區免受共產主義滲透 | |||||||
| |||||||
参战方 | |||||||
印度尼西亞 (1965 年後)[1] (印馬邊界) |
印度尼西亞 (1962–65) (軍事援助)[1]
馬來亞共產黨
中國[7] 越南民主共和国 [8][9] | ||||||
指挥官与领导者 | |||||||
华特·沃克 (1962–1965) 蘇哈托 (1965 年起) 將軍 温托诺 |
文铭权 蘇卡諾 (至1965) 阿扎哈里 耶欣·阿芬迪 陳平 | ||||||
兵力 | |||||||
10000人(1968年) 超过3000名印尼士兵[12] |
未知數量的印度尼西亞滲透者[7][10] | ||||||
伤亡与损失 | |||||||
99人死亡 ≈2000名印度尼西亞士兵死亡或受傷[7](共產黨聲稱) |
400–500人被殺 數百名印尼滲透者喪生 | ||||||
≈19名平民喪生[10][14] | |||||||
統計來源:[15] |
直到1965年,親西方的印尼独裁總統蘇哈托掌權並結束了與馬來西亞的對抗,砂拉越共產主義叛亂分子也得到了印度尼西亞的支持。在此期間,北加里曼丹共產黨的兩個主要軍事編隊成立:砂拉越人民游擊隊,以及北加里曼丹人民軍。[7]對抗結束後,印度尼西亞軍隊將與馬來西亞合作,對他們的前盟友進行反叛亂行動。[1][5]
北加里曼丹共產黨於1970年3月由砂拉越的幾個共產黨和左翼團體合併而成,包括砂拉越解放聯盟、砂拉越先進青年協會和北加里曼丹人民軍。[7]為應對叛亂,馬來西亞聯邦政府於1965年在砂拉越第一師和第三師的古晉省-西連省公路沿線建立了幾個“控制區”。此外,砂拉越首席部長拉曼耶谷也設法說服許多共產主義叛亂分子在1973年至1974年間進入和平談判並放下武器。繼馬來西亞政府與馬來亞共產黨在1989年的合艾协议,剩餘的北加里曼丹共產黨叛亂分子於1990年10月17日簽署了和平協議,至此正式結束了叛亂。[7][2]
参考文献
- Francis Chan; Phyllis Wong. . The Borneo Post. 16 September 2011 [10 January 20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2-24).
- Cheah Boon Kheng pp. 132–52
- Wilfred Pilo. . The Borneo Post. 3 November 2013 [5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1-26).
- Wilfred Pilo. . The Borneo Post. 5 August 2014 [6 August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5).
- Fowler, Will. . London: Osprey Publishing. 2006: 11, 41. ISBN 978-1-84603-048-2.
- Cheah Boon Kheng, p.149
- Hara, Fujiol. . The Developing Economies. December 2005, XLIII (1): 489–513. doi:10.1111/j.1746-1049.2005.tb00956.x. hdl:10.1111/j.1746-1049.2005.tb00956.x .
- Geoffrey Jukes. . University of California Press. 1 January 1973: 173–. ISBN 978-0-520-02393-2.
- Kurt London. . Ardent Media. 1974: 153–. ISBN 978-0-8015-6978-4.
- . Spartanburg Herald-Journal. Herald-Journal. 2 September 1971 [3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2).
- Doreena Naeg. . The Borneo Post. 10 October 2010 [3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3).
- Hugh Mabbett. . The Age. 18 March 1971 [3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 Michael Richardson. . The Sydney Morning Herald. 28 March 1972 [3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1).
- Conny Banji. . The Borneo Post. 21 February 2012 [3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 Peter O'loughlin. . The Age. Associated Press. 20 February 1974 [3 September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