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酸乐队
石酸乐队(英語:)是一支美国摇滚乐队,1992年成立于爱荷华州得梅因市。1997年乐队第一次解散,后于2000年复出。乐队由科里·泰勒(Corey Taylor)(主唱、吉他手)、乔什·兰德(Josh Rand)(吉他手)、克里斯蒂安·马尔图奇(Christian Martucci)(吉他手)、 强尼·乔(Johny Chow)(贝斯手)和罗伊·马约尔加(Roy Mayorga)(鼓手)组成。乔尔·埃克曼(Joel Ekman)(鼓)和 肖恩·伊科玛基(Shawn Economaki)(低音吉他)分别于2006年和2011年离开乐队。前主音吉他手吉姆·鲁特(Jim Root)于2014年离队。2020年之后,乐队处于无限期停摆状态。
石酸乐队 | |
---|---|
Stone Sour于2010年8月的演出 | |
音乐类型 | |
出道地点 | 美国爱荷华州德梅因 |
活跃年代 |
|
唱片公司 | Roadrunner Records |
网站 | stonesour |
相关团体 |
|
已离开成员 | |
|
石酸乐队已经发布了六张录音室专辑:《Stone Sour》(2002);《Come What(ever) May》(2006);《Audio Secrecy》(2010);《House of Gold & Bones – Part 1》(2012);《House of Gold & Bones – Part 2》(2013)和《Hydrograd》(2017)。2007年他们还发布了一张数字化的现场专辑《Live in Moscow》。2017年6月发布的专辑《Hydrograd》是首次由吉他手克里斯蒂安·马尔图奇和贝斯手强尼·乔参与录制的专辑。
石酸乐队赢得过两项格莱美奖最佳金属表演奖提名,分别是2003年的单曲《Get Inside》和2004年的单曲《Inhale》。[2][3]从专辑《Come What(ever) May》中,乐队凭借单曲《30/30-150》在2007年再次获得了格莱美奖最佳金属表演奖提名。[4]截至2017年4月,乐队在美国售出了210万张专辑。[5]
经历
成立和早期(1992-1997)
石酸乐队是由后来成为活结乐队主唱的科里·泰勒(Corey Taylor)和前鼓手乔尔·埃克曼共同创建的。乐队的名字来源于一家当地酒吧的鸡尾酒菜单。[6]不久之后,泰勒的多年好友 肖恩·伊科玛基加入并担任贝斯手。在这个初创时期,石酸乐队在1993年和1994年录制了两张试音带。[7]1995年,泰勒在活结乐队的队友吉姆·鲁特也加入了乐队。1996年,石酸乐队录制了另一张试音带,其中的歌曲在2002年用于他们的同名首张专辑《Stone Sour》。1997年乐队进入休息期,泰勒和鲁特大部分时间都花在活结乐队的创作。
首张专辑《Stone Sour》和第一次停滞期(2000-2004)
在乔什·兰德加入乐队后,乐队在锡达福尔斯录制了他们的首张同名专辑。专辑发布后,在Billboard 200榜上排名第46位。[8]歌曲《Bother》被选入《蜘蛛侠》电影原声带,[9]在Mainstream Rock Chart上排名第2位,以及在现代摇滚曲目和告示牌百大单曲榜上分别排名第4位和第56位。[10]接下来的单曲《Inhale》在Mainstream Rock chart排名第18位。[11]乐队凭借单曲《Get Inside》[12]和《Inhale》[13]分别在2003年和2004年获得两项格莱美奖最佳金属表演提名。专辑获得了金唱片认证。[14]在与Sinch和Chevelle进行了为期六个月的巡演后,泰勒和鲁特回到了活结乐队的新专辑和巡演进行准备,石酸乐队随之暂时停摆。[14]
《Come What(ever) May》(2005-2007)
2006年,乐队复出并发行了他们的第二张专辑《Come What(ever) May》。鼓手乔尔·埃克曼离开乐队去了Isaac James作鼓手以照顾他患癌的儿子。乐队后来招募了现任鼓手罗伊·马约尔加(曾在Soulfly、后来加入Amebix和Hellyeah)。歌曲《30/30-150》是与Godsmack的鼓手Shannon Larkin一同录制的。专辑于2006年8月1日发行后受到好评,并首周销售达8万张,在Billboard 200上排名第四。[15]乐队在随后的一年半里进行巡回演出,并于2007年8月14日独家在iTunes上发布了专辑《Live in Moscow》。[16]
2006年,单曲《Sillyworld》在主流摇滚榜上达到第2位。《Through Glass》取得了成功,在2006年主流摇滚榜上排名第1位,现代摇滚曲目榜上排名第2位,成人四十强上排名第12位,Billboard Hot 100上排名第39位。[17]他们在2007年发布了另外两支单曲,《Made of Scars》和《Zzyzx Rd.》,它们分别在主流摇滚榜上排名第21位和第29位。2006年,他们凭借单曲《30/30-150》获得了格莱美奖最佳金属表演提名。[10]
《Audio Secrecy》(2009-2011)
第三张专辑《Audio Secrecy》在田纳西州纳什维尔的Blackbird Studios录制,[18]制作人也是乐队第二张专辑《Come What(ever) May》的制作人Nick Raskulinecz,专辑于2010年9月7日发布。[19]泰勒表示:“《Audio Secrecy》是我们想要的一切,渴望的一切,为之奋斗的一切的总结...这张专辑的维度超越了我们以往尝试过的任何东西。它涵盖了金属、摇滚、慢板、柔和、硬板、快板、苦涩、美丽,最重要的是,它是真实的。你无法从不存在的乐队处得到这样的专辑。我们抛掉了一切的顾虑。”
石酸乐队参与了第一届Rockstar Energy Drink Uproar Festival,与七级炼狱和好莱坞不灭等乐队同台演出。石酸乐队确定了《Audio Secrecy》的发行日期为9月7日。2011年2月底/3月初,石酸乐队参与了澳大利亚的Soundwave Festival。[20]石酸乐队在2011年参加了了混合方程式乐队巡演,得到了混合方程式、好莱坞不灭和Art of Dying的支持。[21]乐队宣布将发布现场演出DVD专辑,拍摄地点为英国的布莱顿中心。[22]乐队还与七级炼狱、New Medicine和好莱坞不灭一同参与了2011年的“Nightmare After Christmas Tour”。[23]
在2011年4月16日,乐队宣布贝斯手肖恩·埃克诺马基因个人原因离开了巡演,杰森·克里斯托弗替补了他的位置。[24]2011年5月,由于鼓手罗伊·马约尔加患有轻微中风,石酸乐队取消了余下的巡演计划,随后马约尔加顺利康复。[25]乐队在2011年的最后一场演出是在9月23日至10月2日在巴西里约热内卢举行Rock in Rio IV音乐节的第二天的场次。由于鼓手罗伊·马约尔加妻子待产,他未参加演出,取而代之的是前梦剧院乐队和The Winery Dogs的鼓手Mike Portnoy。[26]贝斯手肖恩·埃克诺马基也未参加演出。
2010年,活结乐队的贝斯手保罗·格雷去世,活结乐队再次暂停活动。这让泰勒有机会创作《House of Gold and Bones》第1部和第2部专辑。
《House of Gold & Bones》(2012–2013)
乐队于2012年3月27日在其脸书页面上发布了一首名为《The Pessimist》的免费歌曲,其仅在《变形金刚3:月黑之时》的iTunes豪华版原声专辑中提供。同年,他们还发布了他们的第一张DVD《Live at Brighton》,录制了他们于2010年11月7日的演出。
2012年5月3日,贝斯手肖恩·伊科玛基与乐队分道扬镳。他在录音室的位置被现任Skid Row贝斯手Rachel Bolan取代。[27] 石酸乐队于2012年初开始录制他们的第四张录音室专辑。[28]科里·泰勒表示,这张专辑最终将成为一张双专辑或概念专辑,并将这张专辑的声音描述为“平克·弗洛伊德的《The Wall》与爱丽丝锁链的《Dirt》融合了一样”。 [29]后来他宣布将分为两张独立的专辑发布。第一张专辑《House of Gold & Bones – Part 1》于2012年10月23日全球发行,而第二张专辑《House of Gold & Bones – Part 2》于2013年4月9日全球发行。该项目还有一个4部曲的图像小说系列,伴随专辑发行,讲述了双专辑歌词中呈现的故事情节。
《House of Gold & Bones – Part 1》的前两首歌曲《Gone Sovereign》和第一支官方单曲《Absolute Zero》于2012年8月发布。[30]《House of Gold & Bones – Part 2》的第一支单曲是《Do Me a Favor》,于2月12日发行。[31][32]
2012年10月5日,曾在Fireball Ministry和Cavalera Conspiracy的强尼·乔作为贝斯手参加石酸乐队《House of Gold & Bones》的巡演。[33]随后,石酸乐队在澳大利亚参加了2013年的Soundwave Festival,并在2013年Download Festival演出。吉他手詹姆斯·鲁特在2013年冬季并未与石酸乐队一同巡演,因为他需要暂离专注活结乐队一起制作专辑《.5: The Gray Chapter》,后来他透露他其实是因与乐队存在音乐分歧,他声称他不同意乐队专注于商业化的成功而导致他被解雇。[34][35]克里斯蒂安·马图奇代替了鲁特。
《The Burbank EP duolog》 (2014–2016)
2014年10月5日,石酸乐队通过脸书宣布正在录制一张翻唱EP,暂名为《Meanwhile in Burbank...》,并计划在2015年发布。[36] 科里·泰勒对这张唱片表示:“我们从石酸乐队的第一张专辑开始就一直在讨论这个想法。我们一直都想做这件事。即使有人来了,有人走了,我们总是会回到这个点,只是以前从未有过这个机会。我们就这么说,‘好吧,就这么做吧。’” [37]2015年2月9日,石酸乐队发布了一支官方MV和一首翻唱Metal Church乐队歌曲《The Dark》的歌。[38]该EP于2015年4月18日发布。科里·泰勒确认还将推出另外两张翻唱EP,分别命名为《Straight Outta Burbank》和《No Sleep Till Burbank》,其中将包括对讨伐体制、Mötley Crüe、Bad Brains和Violent Femmes等乐队歌曲的翻唱。[39]该系列的第二卷《Straight Outta Burbank...》已发布。
根据Blabbermouth.net的报道,石酸乐队主唱科里·泰勒在2016年3月29日接受“Someone Who Isn't Me”播客采访时表示:“最初我们计划做三张(翻唱EP),现在看起来我们只会做两张,并将其他录制的内容作为额外内容保留,以备我们制作下一张专辑时使用。”[40]
在2016年7月26日,泰勒宣布乐队已经为他们的第六张工作室专辑创作并制作了18首歌曲,计划在明年1月进入录音阶段,预计将于2017年中旬发布。在2017年1月23日,泰勒透露乐队正在录制他们即将推出的专辑,名为《Hydrograd》。泰勒表示,专辑将包含在之前发行的作品中找到的重金属元素,以及硬摇滚风格。[41]为了宣传专辑,乐队提前发布了四首单曲,分别是《Fabuless》、《Song #3》、《Taipei Person/Allah Tea》和《Mercy》(来自Sphere Studios的现场录音),专辑发布后还发布了《St. Marie》作为单曲。[42]《Hydrograd》于2017年6月30日全球发布,获得了普遍积极的评价。此外乐队还在2017年8月为Metal Hammer合集《Metal Hammer Goes 90s》独家翻唱了Rage Against the Machine的歌曲《Bombtrack》。
在2018年春季,石酸乐队参加了奥兹·奥斯本(Ozzy Osbourne)在2018年春季和秋季的美国巡演。2019年5月6日罗伊·马约尔加加入了Hellyeah,取代了原来的于2018年6月22日去世鼓手Vinnie Paul。
2019年11月6日,石酸乐队宣布他们将于同年12月13日发布一张名为《Hello, You Bastards: Live in Reno》现场专辑。[43][44]
第二次停摆(2020年至今)
在2020年8月10日,泰勒在'Neil Griffiths的The Green Room'播客中宣布,石酸乐队将停摆,他说:“我觉得现在石酸乐队已经走到尽头了”,“我们乐队内进行了讨论,并决定将石酸乐队放入无限期的休息状态。我们选择暂时将石酸乐队的事业搁置,因为每个人都在忙着做自己的事情。” [45]
音乐风格
石酸乐队的风格为另类金属、[46][47]硬摇滚、[48] 重金属、[49][50]和另类摇滚。[51]他们的音乐以双低音鼓、沉重的吉他连复段、双吉他和声以及嘶吼的结合为特色。
吉他手乔什·兰德在一次采访中表示,他试着在音乐中融入金属元素和鞭打金属元素。他还表示乐队的创作风格与活结乐队的风格不同。[52]
石酸乐队的第四张和第五张专辑,《House of Gold & Bones - Part 1》和《Part 2》,因其概念专辑的形式而备受关注,并引起与前卫摇滚乐队的比较。乔什·兰德表示:“我仍然认为这是我们自己的的音乐。我们从未说过我们会成为创世纪乐队或梦剧院或Yes乐队或任何那些类型的乐队。我们不是一个前卫摇滚乐队。我们说我们将采纳这些故事和内容的想法,但它仍然会是一张石酸乐队的专辑,你仍然能听到每个歌曲中石酸的风格。我们只是想提供一些更多的东西 - 在一个以单曲为主的世界中,我们只是想做得更多。如果你听过我们全部歌曲,你会发现我们每张专辑都在进化。”[53]
乐队成员
最后活跃阵容
- 科里·泰勒– 主唱、吉他手(1992–1997、2000–2020)
- 乔什·兰德– 节奏吉他(2000–2020) 、贝斯(2000–2001)
- 罗伊·马约尔加–鼓(2006–2020)
- 周杰伦– 贝斯、和声(2012–2020)
- 克里斯蒂安·马尔图奇 [54] – 主音吉他、和声(2014–2020)
早期成员
- 乔尔·艾克曼 – 鼓(1992–1997, 2000–2006)
- 肖恩·伊科玛基 – 吉他(1993–1994) 、贝斯(1994–1997、2000–2012)
- 吉姆·鲁特 (Jim Root) – 主音吉他(1996–1997, 2001–2014)
- 托尼·雷茨 – 贝斯(1993–1994)
- 马蒂·史密斯 – 吉他(1993–1994)
前巡回参与演出的音乐家
- 杰森·克里斯托弗– 贝斯、和声(2011)
- 迈克·波特诺伊– 鼓(2011)
- 乔纳·尼莫伊 – 节奏吉他(2018)
- RJ Ronquillo – 节奏吉他(2018)
荣誉
- 格莱美奖
年份 | 被提名作品 | 奖项 | 结果 |
---|---|---|---|
2003 | "Get Inside" | 格莱美最佳金属表演奖 | 被提名 |
2004 | "Inhale" | 格莱美最佳金属表演奖 | 被提名 |
2007 | "30/30-150" | 格莱美最佳金属表演奖 | 被提名 |
参考资料
- . NME. August 10, 2020 [October 6,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7-12).
- . Blabbermouth.net. January 7, 2003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0).
- . Blabbermouth.net. February 8, 2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27,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 Blabbermouth.net. December 7, 2006.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16, 2007).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 Billboard.com. [May 2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8-15).
- King, Larry. . YouTube. Sep 16, 2018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2-17).
- Torreano, Bradley.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Torreano, Bradley.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 Blabbermouth.net. January 7, 2003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06-20).
- . Blabbermouth.net. February 8, 2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December 27, 2008).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Torreano, Bradley.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Torreano, Bradley.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Torreano, Bradley.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 Blabbermouth.net. January 12,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14, 2012).
- . Soundwave Festival. [August 18, 2010]. (原始内容存档于August 12, 2010). 已忽略未知参数
|df=
(帮助) - Blabbermouth. . BLABBERMOUTH.NET. 2011-01-27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3) (英语).
- Blabbermouth. . BLABBERMOUTH.NET. 2012-06-25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3) (英语).
- Sciarretto, Amy. . Noisecreep. November 16, 2010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3) (英语).
- BraveWords. . bravewords.com.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4-02-29) (英语).
- . Stone Sour. [October 13,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October 5, 2011).
- . YouTube. September 25, 2011 [October 13, 20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0-13).
- . Ultimate-guitar.com. [2023-12-1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 . Legacy.roadrunnerrecords.com. [April 26,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5, 2012).
- . Legacy.roadrunnerrecords.com. [April 26,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13, 2012).
- . YouTube. [October 23,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26).
- . Loudwire.com. December 21, 2012 [February 22,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3-27).
- . 2013-07-03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July 3, 2013).
- . Facebook.com. [October 23, 201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8.
- Cornell, Jeff. . LoudWire.com. [April 1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 Lach, Stef. . Metal Hammer. [April 15,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Blabbermouth.net. October 30, 2014 [November 2, 20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11).
- . Blabbermouth.net. February 9, 2015 [February 22,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4).
- . Blabbermouth.net. February 9, 2015 [February 22,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24).
- Blabbermouth. . BLABBERMOUTH.NET. 2015-09-22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3) (英语).
- . Blabbermouth.net. March 29, 2016 [May 2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1-09).
- . Blabbermouth.net. January 23, 2017 [May 2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3-26).
- . Loudwire. [May 2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8-08).
- . Kerrang.com. [October 6,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0-27).
- . Loudwire.com. [March 11, 202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2-25).
- , [2022-11-2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18)
- Torreano, Bradley. . AllMusic. [August 18, 2010].
- . store.warnermusic.com. [July 27,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September 14, 2015).
- Heaney, Gregory. . AllMusic. [July 27,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21).
- . fuse.tv. [July 27,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5-09-24).
- . therockrevival.com. February 11, 2015 [July 27,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 . 100xr.com. [July 27,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3-04).
- . Ultimate-guitar.com. (原始内容存档于November 29, 2014).
- Freeman, Phil. . Roadrunner Records. October 17, 2012 [February 22, 20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0-06).
- . Blabbermouth.net. March 18, 2015 [May 20, 201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10-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