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亮辉

卢亮辉英语:1940年[1],作曲家,中国福建省永定县人,印尼出生成长、中国大陆留学、香港工作、台湾落脚[2][3],多次入围金曲奖,并获金钟奖、金曲奖等奖项。创作许多大型国乐作品,如:《宫商角徵羽》、《春夏秋冬》、《劲飙序曲》等,作品多次被演出并广泛流传于两岸三地及东南亚一带。天津音乐学院毕业,1970年代后期移民香港,1977年至1986年任职香港中乐团全职乐师,1986年代移民台湾,曾任台北市立国乐团演奏组副组长及副指挥,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助理教授。为台北市立国乐团、台湾国乐团高雄市国乐团等专业乐团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大型国乐作品。曾在中国大陆留学[2]

生平

卢亮辉出生于印尼,祖籍中国福建省永定县,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张筠青、许勇三、廖胜京等教授。1973年移居香港,并于1977年在香港中乐团担任全职团员,并开始国乐音乐创作,为香港中乐团创作不少大型合奏作品。1986年移居台湾后,曾任台北市立国乐团演奏组副组长及副指挥,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助理教授。受台北市立国乐团、台湾国乐团高雄市国乐团等专业乐团邀约,创作大量的大型国乐作品,[4]深受观众喜爱,作品也常被选定为「全国学生音乐比赛」参赛曲目。[3]

音乐创作理念

卢亮辉的作品总是环绕着「情」字,有「亲情」、「爱情」与「友情」等。写「亲情」的曲子如知名的《童年的回忆》,描绘儿时在印尼与家人的生活,里头运用了许多重复音,传达孩童的天真活泼;而描写「爱情」的曲子有《西子湾之恋》,为了这首乐曲还特地到西子湾,观察情侣间的交互,把热恋中情侣的亲吻拥抱都写进了曲子里;写「友情」的曲子则像香港时期的作品《阳关三叠》,运用古典的题材描写朋友之间的情感。

卢亮辉认为「音乐要贴近民众的心声,才会有感染力。他在香港时喜欢上爵士乐,也喜欢听浪漫的情歌,像是王菲的《我愿意》、刘若英的《后来》,李丽芬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等,卢亮辉觉得自己能从中获得到启发并重新学习。

卢亮辉认为自己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最初的「学院派」时期,之后的「民族化」时期,现在则是进入了「自我突破」时期。不断在作品中寻求突破与反思,并且加入更多元化的音乐元素,但也不忘传统戏曲音乐语汇的重要性。近年来的委托创作作品中,大量的加入了戏曲元素,例如台湾国乐团2019 年6 月首演的笙协奏曲《笙歌传喜》,运用了大量的客家民谣作为素材,管风琴协奏曲《管风琴艺》则运用了京剧曲牌与歌仔戏唱腔。[3]

主要作品

  • 民族器乐套曲
    • 春夏秋冬》四首合奏曲
    • 宫商角徵羽》五首合奏曲
    • 喜怒哀乐》四首协奏曲 (喜:笛, 怒:琵琶, 哀:埙, 乐:唢呐)
  • 民族器乐合奏曲
    • 酒歌
    • 闹花灯
    • 六月茉莉
    • 小镇
    • 翠谷长春
    • 童年的回忆[2]
    • 祭乐欢舞
    • 节庆欢舞
    • 生日庆典
    • 京韵随想曲
    • 劲飙序曲
    • 山乡欢舞
    • 生命之火
    • 诸罗组曲I:庙音传颂
    • 诸罗组曲III:茶园欢舞
    • 诸罗组曲IV:大地赞歌
    • 采茶乐陶陶》丝竹合奏
    • 都马快蝶》丝竹合奏
  • 民族器乐协奏曲
    • 鹅銮鼻之春》高音笙协奏曲[2]
    • 贵妃情》二胡协奏曲
    • 《喜》笛协奏曲
    • 《怒》琵琶协奏曲
    • 《哀》埙协奏曲
    • 《乐》唢呐协奏曲
    • 《春风夜雨情》笛协奏曲
    • 疆风舞韵》二胡协奏曲
    • 疆风舞韵》高胡协奏曲
    • 柴山揽秀》二胡协奏曲
    • 龙潭望雨》二胡/扬琴双协奏曲
    • 爱河》钢琴与国乐团 - 高雄五部曲之I
    • 高港风云》小号与国乐团 - 高雄五部曲之II
    • 西子湾之恋》小提琴与国乐团 - 高雄五部曲之III
    • 莲潭风光》长笛与国乐团 - 高雄五部曲之IV
    • 澄湖夜月》大提琴与国乐团 - 高雄五部曲之V
    • 诸罗组曲Ⅱ:渔港情缘》36簧笙协奏曲
    • 《情愫》钢琴与国乐团[5]
  • 编曲、配器
    • 《妈祖》(京剧
    • 《大将春秋》(京剧)
    • 王熙凤大闹宁国府》(京剧)
    • 《李世民与魏征》(京剧)
    • 三个人儿两盏灯》(京剧)
    • 《金锁记》(京剧现代戏

得奖经历

  • 1989年以台湾电视剧《俑之舞》的配乐入围金钟奖
  • 1991年以《新幼学故事琼林》音乐专辑获金鼎奖优良唱片奖。
  • 2012年以《阅读卢亮辉》荣获第二十三届金曲奖最佳制作人奖。

参考数据

  1. .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6-02).
  2. 廖诗昀. . 新丝路 (台北市立国乐团). 2018, (62): 14-15 [2019-01-0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25).
  3. 明, 莹. . 传艺Online (国立传统艺术中心). 2019-04, (第123期)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7).
  4. . 财团法人国家文化艺术基金会. [2023-03-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3-24).
  5. . 2016竹堑国乐节. [2016-08-26].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8-10).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