卢亮辉
卢亮辉(英语:,1940年—)[1],作曲家,中国福建省永定县人,印尼出生成长、中国大陆留学、香港工作、台湾落脚[2][3],多次入围金曲奖,并获金钟奖、金曲奖等奖项。创作许多大型国乐作品,如:《宫商角徵羽》、《春夏秋冬》、《劲飙序曲》等,作品多次被演出并广泛流传于两岸三地及东南亚一带。天津音乐学院毕业,1970年代后期移民香港,1977年至1986年任职香港中乐团全职乐师,1986年代移民台湾,曾任台北市立国乐团演奏组副组长及副指挥,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助理教授。为台北市立国乐团、台湾国乐团及高雄市国乐团等专业乐团创作了数量可观的大型国乐作品。曾在中国大陆留学[2]。
生平
卢亮辉出生于印尼,祖籍中国福建省永定县,1964年毕业于天津音乐学院作曲系,师从张筠青、许勇三、廖胜京等教授。1973年移居香港,并于1977年在香港中乐团担任全职团员,并开始国乐音乐创作,为香港中乐团创作不少大型合奏作品。1986年移居台湾后,曾任台北市立国乐团演奏组副组长及副指挥,中国文化大学中国音乐学系助理教授。受台北市立国乐团、台湾国乐团及高雄市国乐团等专业乐团邀约,创作大量的大型国乐作品,[4]深受观众喜爱,作品也常被选定为「全国学生音乐比赛」参赛曲目。[3]
音乐创作理念
卢亮辉的作品总是环绕着「情」字,有「亲情」、「爱情」与「友情」等。写「亲情」的曲子如知名的《童年的回忆》,描绘儿时在印尼与家人的生活,里头运用了许多重复音,传达孩童的天真活泼;而描写「爱情」的曲子有《西子湾之恋》,为了这首乐曲还特地到西子湾,观察情侣间的交互,把热恋中情侣的亲吻拥抱都写进了曲子里;写「友情」的曲子则像香港时期的作品《阳关三叠》,运用古典的题材描写朋友之间的情感。
卢亮辉认为「音乐要贴近民众的心声,才会有感染力。他在香港时喜欢上爵士乐,也喜欢听浪漫的情歌,像是王菲的《我愿意》、刘若英的《后来》,李丽芬的《爱江山更爱美人》等,卢亮辉觉得自己能从中获得到启发并重新学习。
卢亮辉认为自己的创作生涯,分为三个不同阶段,分别是最初的「学院派」时期,之后的「民族化」时期,现在则是进入了「自我突破」时期。不断在作品中寻求突破与反思,并且加入更多元化的音乐元素,但也不忘传统戏曲音乐语汇的重要性。近年来的委托创作作品中,大量的加入了戏曲元素,例如台湾国乐团2019 年6 月首演的笙协奏曲《笙歌传喜》,运用了大量的客家民谣作为素材,管风琴协奏曲《管风琴艺》则运用了京剧曲牌与歌仔戏唱腔。[3]
主要作品
- 民族器乐套曲
- 《春夏秋冬》四首合奏曲
- 《宫商角徵羽》五首合奏曲
- 《喜怒哀乐》四首协奏曲 (喜:笛, 怒:琵琶, 哀:埙, 乐:唢呐)
- 民族器乐合奏曲
- 民族器乐协奏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