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颙
生平
景泰二年(1451年),中进士,为监察御史。因弹劾曹吉祥、石亨,降为束鹿知县,有善政。天顺七年,升任福建邵武府知府,有政绩[2]。再升陕西左布政使,治理军民馈饷无缺。成化年间,升为刑部右侍郎。成化十九年,山东旱灾,改为左副都御史往巡抚。三年后,因老辞职[3]。
参考文献
- 上海图书馆. . 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2009: 416.
|issue=
被忽略 (帮助) - 编纂委员会. . 福建: 福建省地方志编纂委员会. 2001年.
- 《明史》(卷162):“盛颙,字时望,无锡人。周斌,字国用,昌黎人。王鉴,太原人。赵文博,代州人。彭烈,峡江人。李人仪,隆昌人。邵铜,闽县人。郑冕,乐平人。皆进士,授御史。颙降束鹿知县;斌,江阴;鉴,肤施;文博,淳化;烈,江浦;人仪,襄阳;铜,博罗;冕,衡山。并有善政。束鹿徭役苦不均,颙为立九则法,继者莫能易。母忧去。服除,民相率诣阙乞还。颙再任,益不用鞭扑。讼者,谕之,辄叩头不复辩。邻邑讼不决,亦皆赴诉,片言折之,各心厌去。郊外有隙地,争来筑室居之,遂成市,号为「清官店」。斌在江阴,有惠政。民歌曰:「旱为灾,周公祷之甘露来;水为患,周公祷之阴雨散。」天顺七年,先以荐擢开封知府。而颙等至宪宗嗣位,所司以治行闻。帝曰:「诸臣直谏为权幸所排,又能称职,其悉予郡。」于是擢颙知邵武;鉴,延安;文博,卫辉;烈,河南;人仪,荆州;铜,温州;冕,衡州。颙复以任治剧,调延平。巡按御史上颙政绩;陕西、湖广守臣亦上鉴、人仪居县时治行。皆特赐封诰。颙累迁陕西左布政使。时三边多警,岁复洊饥。颙经画馈饷无缺,军民悉安。成化十七年召为刑部右侍郎。居二年,山东旱饥,盗起,改颙左副都御史往巡抚。颙至露祷,大雨沾溉,稿禾复苏。举救荒之政,既振,余粟尚百余万石。又推行九则法于诸府,黜暴除苛,民甚德之。居三年,以老致仕。弘治中卒。”
外部链接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明史/卷162 |
官衔 | ||
---|---|---|
前任: 季亨 |
邵武府知府 天顺八年-成化六年 (1464年-1470年) |
继任: 冯孜 |
前任: 冯孜 |
延平府知府 成化六年-成化九年 (1470年-1473年) |
继任: 刘侃 |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