盛屋村

盛屋村香港元朗区横洲髻山北面的一条乡村,属屏山乡事委员会,邻近元朗工业园。北面为一大片的鱼塘。附近的乡村有大井围吴屋村

盛屋村牌坊

盛屋村旁有山路登上村后的丫髻山,约半小时便可登上顶峰,是大井格仔鱼塘的摄影热点。

传说

广陵堂前的球场据说就是「牛符」原址

盛氏明朝成化二年(1466年)由屏山衙前村迁到大井盛屋村现址立村。

根据村中父老相传衙前村民多达一万人,族人姓「毛」,为横洲大族,于明朝中叶有族人官拜兵部尚书,并在村中建成三间大宅,当时有条河由现时的唐人新村流至横洲,当地农民出入必须经过这三间大屋。尚书的三位儿子(合称毛家三虎)仗权势横行霸道,更强迫路过他家门前出嫁的新娘陪他过一夜后才放行,邻村惧其势大敢怒而不敢言。

屏山邓愈圣(因邓愈圣无子,有指是其弟邓乔林)的未过门媳妇就因此羞愧而自尽。邓愈圣状告衙门,但衙门也不敢受理。邓愈圣于是到北京告御状,但不得要领。邓愈圣求助好友邓珑后,将状词中的「衙前三府近横洲」的「横洲」改为谐音字「皇州」。皇帝看后勃然大怒,下令派兵灭村,尚书通风报讯,村民于是躲到丹桂河附近的山洞,但不幸于官兵经过洞口时有小儿哭泣而败露藏身地点,结果众藏匿村民尽被屠杀,鲜血将河水染成红色,后人称其地为洪(红)水桥。但有一名怀孕村妇逃过大难,并在大井一个叫「牛符」的地方诞下一男一女,并改姓盛,有「剩」的意思,村妇后来被尊为盛屋村的开村祖,是为「牛栏伯祖」[1]

建筑

盛屋村39-43号是三级历史建筑

村公所位于盛屋村村口,屋顶有一粒大红星,附建筑年份1971年,二楼骑楼外有「广陵堂」三字,是旧称「群贤学塾」昔日村中子弟的学堂。盛屋村与其他横洲村落一样,新旧村屋交替,村中尚保存有清未建筑风格的青砖屋[2]

盛屋村39-43号是一列5所清代的民居,屋外设有晒榖的禾堂,是由前屏山乡事委员会副主席盛连光的父亲建成。直至1960年代盛家仍然居于39号屋,内设有厨房、客厅、睡房和小阁楼,而客厅中有一个脚踏碓。

交通

在香港元朗可乘坐74号专线小巴前往。

参见

参考文献

  • 《香港新界乡村之历史与风貌》,萧国健 着,中华文教交流服务中心 出版,ISBN 988-98915-3-0

参考数据

  1. . cahk.org.hk. [2015-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11-20) (中文(香港)).
  2. . blog.terewong.com. [2015-01-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1) (中文(香港)).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