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彦虎
白彦虎(东干语:;1830年2月8日—1882年7月26日),小名白素,经名穆罕默德·阿尤布(阿拉伯语:[1]),陕西人,具体籍贯仍无定论[注 1],是领导同治陕甘回变的主要人物,为回民军十八大营元帅之一[注 2],也是左宗棠收复新疆中叛军方的主要将领之一。从1862年至1877年白彦虎多次与清军作战。屡屡被左宗棠、刘锦棠率领的清军击败,但每次失败后都能够及时逃脱。他从陕西、甘肃、宁夏一路逃到青海、新疆,最终带领2000多回民叛军逃至俄国中亚地区[2] 。到了俄国后后仍在俄国的指使下不断骚扰大清西北边疆[3]。
生平
陕甘回乱

白彦虎出生于陕西泾阳。据传,青少年时期在北京度过,其父兄为清朝官吏。1861年(咸丰十一年)在山西投效清军。1862年,清政府忙于应付太平天国、捻军等反叛,西北防御空虚,陕西回民发动暴动,白彦虎也趁机起事。不识字且不是阿訇的白彦虎于1866年被推举为回民十八大营元帅之一。他骁勇善战,被清军将领多隆阿部在陕西击败后盘踞甘肃东部的董志塬(位于今庆阳市)。1869年3月,十八营再整编为四大营。同年左宗棠、刘锦棠率领的清军攻破董志塬,白彦虎率部投奔宁夏的金积堡(位于今宁夏吴忠市金积镇),依附哲合忍耶教主马化龙。在宁夏被清军击败后同治九年(1870年)冬,白彦虎率部撤至甘肃河州,后转赴青海西宁。
逃入沙俄
白彦虎进入新疆后主要活跃于北疆乌鲁木齐、玛纳斯一带。
光绪二年(1876年)左宗棠派刘锦棠入疆平叛。白彦虎奉阿古柏命驻防古牧地(今米泉县)。8月17日清军攻克古牧地,白彦虎南逃至达坂。8月21日白彦虎逃至逃至金口峡,次日逃到托克逊。
次年春清军攻克吐鲁番,白彦虎西逃至喀喇沙尔。5月28日阿古柏暴毙,白彦虎掘开都河水阻挡清军,10月逃到喀什噶尔。喀什噶尔汉城守军已经复归清朝。12月6日白彦虎和阿古柏的大儿子伯克胡里所部一起攻击喀什噶尔,但刘锦棠的清军及时赶到,白彦虎回民军率残部2000多人[2]白彦虎越过恰克马克山口逃入俄国,被安置在中亚楚河流域[6]。
白彦虎部在俄国被沙俄政府支持重新武装,多次入侵新疆,为清政府收复俄国占领的伊犁制造障碍,但屡次被刘锦棠击败。清政府要求俄国引渡白彦虎被拒[7]。
光绪八年(1882年)秋于今吉尔吉斯斯坦比什凯克因肺炎病亡。
白彦虎率领的逃入俄国的叛军后代成了今天中亚的东干族的主要组成之一。
评价
注释
参考文献
引用
- Tikhvinskiĭ, Sergeĭ Leonidovich. . Progress Publishers. 1983: 251,253 [2021-09-2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28).
- . : 第32页.
- 魏光焘,《戡定新疆记》:“戕官弁,杀行客,掠台马”。
- 王国杰. . 《西北民族研究》. 1998年, (01期).
- 王国杰《重新评价白彦虎》:1993年6月,笔者在中亚寻访了白彦虎第二个孙子黑牙支·白彦虎。他给我讲述一段很珍贵的口碑史料《白帅杀嫂》:过戈壁滩时由于条件太差,一些意志薄弱者牢骚不断,军心不稳。一天,白彦虎的亲嫂(白彦龙之妻)在灶房里边烧火边发牢骚,抱怨不该进戈壁滩,不该再往前行。围观者不少,一些人也随声附和。白彦虎遂提刀砍了亲嫂。
- 《清史稿/德宗本纪一》:壬辰,新疆平,匪首白彦虎遁入俄罗斯。
- 《清史稿》(关外二次本),卷一百五十三,志一百二十八,邦交一,俄罗斯,页 4494。1878年清政府「命吏部左侍郎崇厚使俄,议还伊犁及交白彦虎诸事」。
- 《左文襄公全集·卷三十·奏稿四·<截剿逆回大胜折>》。
- 《平定关陇纪略》。
-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人民出版社,1981年:第389页。
- 徐文钦. . 南文博雅. 2015-05-07: 220. GGKEY:CKPS58DLTEQ.
- . 2008年9月8日 [2018年2月6日]. (原始内容存档于2008年9月11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