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界面
用户界面(User Interface,简称UI,亦称[1])是系统和用户之间进行交互和信息交换的媒介,它实现信息的内部形式与人类可以接受形式之间的转换。
「user interface」的各地常用译名 | |
---|---|
中国大陆 | |
台湾 | |
港澳 |
用户界面是介于用户与硬件而设计彼此之间交互沟通相关软件,目的在使得用户能够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硬件以达成双向之交互,完成所希望借助硬件完成之工作,用户界面定义广泛,包含了人机交互与图形用户界面,凡参与人类与机械的信息交流的领域都存在着用户界面。
用户和系统之间一般用面向问题的受限自然语言进行交互。目前有系统开始利用多媒体技术开发新一代的用户界面。
组成要素
- 基本要素:必须有人类感官与作用体所产生输出、输入与运作内容三方交互设计。
- 用户接口使得用户与系统之间双向的信息传递成为可能:
- 输入:允许用户操作运行一套系统。
- 输出:允许系统向用户传达操作效果。
- 人性要素(Human Factor):
人类感官知觉、心理情绪、认知、学习、记忆、反应、以及处理信息的模式、个别背景之差异等等每一项都和用户接口有密切的关系,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用户接口的性能。
- 辅助与说明:
适当的说明文档,不管是在线的或是传统的文档。让用户明了系统究竟可以做与如何来达成工作。并让用户能够花最少的时间在接口的熟悉上,而将时间投注于完成其预定之工作项目。最简单的辅助说明就是图形或符号。
- 由此产生以下区别:
- 功能性界面
- 情感性界面
- 环境性界面
发展历史
古代
最古老的用户接口是在各式各样物体制作符号、图形,使人类与对象之间产生交互接口,比如说当人类看到招牌即知道这栋房屋的作用为何。
声音、旗帜、手势的运用,是让人与人或人与设备之间的用户接口,例如在战场或乐团演奏上,甚至是运用龟甲、钱币的卜卦,老师使用黑板作为与学生的用户接口,而算盘亦是由珠子所构成的早期人机接口。
早期电脑
电脑:图形用户界面
一般指介于用户与电脑之间沟通与交互之硬件以及软件,目的在使得电脑系统之用户能够方便有效率地去操作电脑以达成双向之交互,完成所希望借助电脑完成之工作,其涵盖之范围包括:早期由纸带输入设备到键盘、鼠标、数字版等等数据输入的设备,显示屏幕、声音等等输出设备,参考文档、在线说明、教学课程等等辅助使用之材料,人机交互的模式达到了只认识1与0的电脑与人类之间的用户接口。
在图形用户界面中,电脑画面上显示窗口、图标、按钮等图形表示不同目的的动作,用户通过鼠标等指针设备进行选择。最著名例子就是由苹果公司在麦金塔所创的图形用户界面。
在1980年代,电脑的用户接口革命是当时苹果电脑所发表的麦金塔(Macintosh)使用WIMP(窗口、图键、表单,以及鼠标鼠标)将图形用户界面(GUI)带进了大众市场,取代早期计算机使用的命令行界面。
1990年代初期微软所发表的Windows 3.0则巩固此一变革。
工业:人机接口
在工业界亦将传统按钮面板进入到亲切的触摸人机接口(Human-Machine Interface,缩写HMI),在工业上的用户接口简单的区分为Input(输入)与Output(输出)两种,Input指的是由人来进行机械或设备的操作,如把手、开关、门、指令(命令)的下达或保养维护等,而Output指的是由机械或设备发出来的通知,如故障、警告、操作说明提示等,好的人机接口会帮助用户更简单、更正确、更迅速的操作机械,也能使机械发挥最大的性能并延长使用寿命,而目前市面上所指的人机接口则多半狭义的指在拥有软件人性化的操作接口的硬件(如触摸屏幕)。
其他
现在还有很多一些用户界面,由原本的按钮、纸本等传统古代接口进化至直接用手指、或者特殊的笔端触摸触摸屏上显示的按钮、图标进行各种操作,如自动取款机(ATM),汽车导航、媒体播放器、游戏机、手机等等,一般操作简捷,直观。
注释
- 称呼划分:人机接口此用语通常大量用在工业上的机械与人沟通的硬件(如触摸屏幕,因为英文是Human Machine Interface),而UI则通常是称呼电脑软件上的与用户之接口(User Interface),定义几乎近似,但是一个是指硬件方面,另外一个称呼是用在软件方面。
- 某种观点认为「」可能在字义上比「」适合。Mozilla Taiwan讨论区:板名中「」应改为「」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但依据维基词典的解释,「」的称谓通常用于正体,而大陆地区更普遍接受「」的译法,维基词典:interface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