甘誓
甘誓是传说中夏朝的启在准备甘之战讨伐有扈氏时,在甘(今中国陕西省西安市鄠邑区)发布的战争动员令。
王曰:「嗟!六事之人,予誓告汝:有扈氏威侮五行,怠弃三正,天用剿绝其命,今予惟恭行天之罚。左不攻于左,汝不恭命;右不攻于右,汝不恭命;御非其马之正,汝不恭命。用命,赏于祖;弗用命,戮于社,予则孥戮汝。」
大意为;啊!六卿及将士们,我要向你们声明:有扈氏违背天意,轻视五行,怠慢抛弃三正。上天因此要断绝他们的国运,现在我只有奉行上天对他们的惩罚。战车左边的兵士如果不杀敌人,你们就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战车右边的兵士如果不杀敌人,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中间驾车的兵士如果不驾车直往前冲,你们也是不奉行我的命令。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先祖的神位前行赏;不服从命令的人,我就在庙堂前惩罚。我将把你们降为奴隶或杀掉。
对〈甘誓〉之五行、三正,历来有多种解释,郑玄释五行为「四时盛德所行之政」,三正为「天地人之正道」。又陆德明《经典释文》引马融曰:「建子、建丑、建寅,三正也。」伪孔安国传释五行为「五行之德,王者相承所取法」,三正同郑释。孔颖达释五行为「仁义礼智信」之五常,三正同郑释。苏轼释五行同伪孔传释,指「以五行之德王」,三正同马释,指「正朔」,认为「自舜以前必有以建子建丑为正者」。林之奇之五行同孔释,释三正为「三纲」。时澜释五行为「五行之气散在天地之间,秀者为人,偏者为万物」,威侮五行为「残虐生民,暴殄万物」,三正同郑释。蔡沉之五行近同时释,三正同马释。吴澄释五行为「水火金木土」,是「民用所资」之五材,三正同马释。王充耘释五行为《左传》九功之「六府」,释三正为《左传》九功之「三事」。梁启超以五行为「五种应行之道」,三正为「三种正义」。陈梦家以五行、三正为官吏。顾颉刚、刘起釪以五行为天上五星运行,代表天象,三正为王朝的大臣、官长。屈万里取苏释之五行、三正,以白话文释之,并以〈甘誓〉为战国时人述古之作,五行、三正即是以战国时期之用语追记古事之表现[1]。
周洪谟〈周正辩〉认为「舜始终用尧之正朔也……至于禹承舜,亦以建寅为正,未闻其迭建子丑三正并用也。则子丑之正固非当时之制,有扈氏何为而怠弃之乎?」,主张三正非王朝之正朔,而是三极(天、地、人),《逸周书·小开武解》:「三极:一维天九星,二维地九州,三维人四左」、《逸周书·成开解》:「三极:一天有九列,别时阴阳,二地有九州,别处五行,三人有四佐,佐官维明」、三纲之类。
参考文献
- 秦照芬. . 台北立教育大学学报. 2006, 37 (2): 57–84 [2023-05-0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3-05-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