琵琶行

琵琶行〉是中唐诗人白居易的长篇叙事乐府之一。作于唐宪宗元和十一年,即公元816年。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琵琶行
琵琶行图,明郭诩
九江浔阳江琵琶亭白居易石像
浔阳江畔琵琶亭的浔阳宴别图
九江浔阳江琵琶亭毛泽东手书白居易琵琶行碑

简介

元和十一年,白居易被贬江州司马已两年,在浔阳江头送别客人,偶遇一位年少因艺技红极一时,年老色衰嫁作商人妻,而今在江口独守空船的歌女。因两人生命历程相似,「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而有感而发。

全诗共754字(加序言),若不计则有616字。其中“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被奉为最有名之句。诗中关于声音的描写也有很高艺术水准。明代书法家陈洪绶评价〈琵琶行〉:「十分情十分说出,能令有情者皆为之死。」

描写声音四大名篇之一

胡适认为描写声音的四大名篇中唐白居易《琵琶行》、北宋欧阳修秋声赋》、北宋苏轼赤壁赋》、晚清刘鹗老残游记》中的〈明湖居听书〉(或作〈王小玉说书〉)。其中,胡适所指的〈琵琶行〉段落为琵琶女于〈琵琶行〉中两次演奏的第一次,原文如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

描写的是白居易和客人听闻水上传来的琵琶声后,邀请琵琶女演奏一曲的精湛琴声,运用大量譬喻手法,将抽象的声音以具体的事物呈现,堪为状声中之经典。各句分析如下: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前句状琵琶厚重低沉声;后句写琵琶轻细幽微声。

「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大弦小弦交错轮流弹奏(前句),清脆悦耳,错落有致(后句)。

「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水下滩。」:前句以黄莺于花间间关鸣叫,描琵琶婉转流畅;后句以泉水流向浅滩,摹琵琶低沉微弱。

「水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以泉水因为寒冷而冻滞不通,比喻琵琶声的凝滞暂止。

「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曲目进入休止段落。虽然休止,但心中的忧愁暗恨逐渐浮现,显而余韵无穷,以此时之无声,烘托前文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继上句休止,琵琶声突然高亢,宛如银瓶乍破,水浆四溅(前句),带出高急雄壮的弦音(后句)。

「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演奏进入尾声,琵琶女用拨子画过琵琶中央(前句),发出撕裂丝帛尖锐高昂的声音,而后戛然而止(后句)。

影响

中国九江市浔阳江琵琶亭

中国上海市东方明珠塔的建筑结构就取自诗中的“大珠小珠落玉盘”的意境[1]

香港歌手蒋志光于1990年所创作的歌曲〈相逢何必曾相识〉当中的一句就是来自这首诗“「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名句

诗中名句颇多,如:

  • 千呼万唤始出来 犹抱琵琶半遮面
  • 大珠小珠落玉盘
  • 此时无声胜有声
  • 同是天涯沦落人 相逢何必曾相识
  • 春江花朝秋月夜

参考文献

  1. . 上海广播电视志 专记 节三. 上海市地方志办公室. [--].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4-20).

外部链接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