珞巴族
珞巴族(藏語:ལྷོ་པ་,威利转写:lho pa,即藏語“南方人”),居於中國西藏自治區東南部林芝市、山南市的一个少数民族,他们主要集中分布在西藏自治区东起察隅地区 、西至门隅地区、南达阿萨姆平原的"珞隅地区"(该地区大部分属于印度阿魯納恰爾邦,又稱藏南地区),人口超过60萬。中華人民共和國識別為56民族之一,印度與西方按部落再細分為多個部落民族,包括阿迪人(Adi),尼兴人(Nyishi),米星人( Mⅰshing),塔根人(Tagin),阿帕塔尼人(Apatani),米济人(Miji),崩如人(Bengru),布瑞人(Puroik),布贡人(Bugun),鲁苏人(Hrusso),义都人(idu)等等,是印度東北部的黃種人。他们母語人口最多的三個民族语言是Nyishi語,Adi語,Mishing語,均屬汉藏语系達尼語支,但不能完全互通。
珞巴族 ལྷོ་པ་ | |
---|---|
珞巴族老者 | |
總人口 | |
约60万 | |
分佈地區 | |
中國西藏自治区(实际控制区内):4237人(2020年)[註 1] 印度阿鲁纳恰尔邦:约57.7万(2000年)[註 1] | |
語言 | |
崩尼-博嘎尔语、义都语、苏龙语、崩如语、藏语 | |
宗教信仰 | |
主要:苯教、泛靈論 部分:藏傳佛教、基督教 | |
相关族群 | |
藏族 |
名称
- blo pa(藏語:བློ་པ་),意为“智慧”;
- slo pa(藏語:སློ་པ་),意为“附近”;
- lho pa(藏語:ལྷོ་པ་),意为“南方”;
- klo pa(藏語:ཀློ་པ་),意为“没有开化”。
- 受晚期农奴制影响,多用klo pa作为称呼。1965年规定称呼为lho pa,废除另外三种。
部落
使用達尼语支的部落:
- 阿迪人(Adi)又称阿波尔人(Abor),内部又分为博嘎尔人( Bokar)、拉莫人、派力波人、坚波人、博日人(Bori)、希蒙人(Shimong)、卡可人、柯默卡人、巴达姆人(Padam)、民荣人(Minyong)、汤甘人(Tangam)、巴昔卡人、达木人、达额木人、邦波人、棱波人、玛雅人、迦龙人(Bengni Gallong)
- 尼兴人(Nyishi)又称达夫拉人(东达夫拉人),内部又分为尼兴人、崩尼人和米日人(山地米星人)三个支系
- 米星人( Mⅰshing)也被称为Mhiri(米日)或Plains Miri(平原米日)
- 塔根人(Tagin)又称达夫拉人(西达夫拉人)、塔金人,内部又分为塔根人、纳人(Nga)、姆热人(Mara/Mra)和巴依人(Bayi)四个支系
- 阿帕塔尼人(Apatani)/登尼(Tanii)
- 崩尼(Bengni)
- 米古巴(Miguba)
- 米新巴(Misinba)
其他使用不属于達尼语支语言的部落有米济(Miji/Dhammai达迈/Sajolang萨觉朗)、崩如(Bengru)、布瑞(Puroik/苏龙Sulung)、布贡(Bugun/Khowa科瓦)、鲁苏(Hrusso)、克罗(Koro)、義都(Idu)等。
中国实际控制区内珞巴族人口分布
珞巴族是中国西藏自治区山南市、林芝市的一个少数民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起察隅、西至门隅、南达阿萨姆平原之间的珞隅地区。据1980年代初中国的国家民委编写的出版物,珞巴族数量已超过30万,根据人口自然增长情况,目前总人口超过80万。其中处于中国实际控制区内仅有4237人。
珞巴族主要分布在西藏东南部的珞隅地区,聚居在墨脱县、米林县、隆子县、察隅县一带。在中国的藏南实控区内,墨脱县的珞巴族属于米古巴和米新巴两个部落,居住在达木珞巴族乡;米林县的珞巴族属于博嘎尔部落,居住在南伊珞巴族乡、羌纳乡、米林镇等乡镇;隆子县的珞巴族来源复杂,包括塔根部族的纳人 、姆热人、巴依人等部落 以及 尼兴部族的崩尼人、米济部族的崩如人、苏龙人等,主要居住在斗玉珞巴族乡和三安曲林乡;察隅县的珞巴族属于义都部落的一部分,居住在上察隅镇西巴村。
地区 |
总人口 |
珞巴族 |
占珞巴族 人口比例(%) |
占地区 少数民族 人口比例(%) |
占地区 人口比例(%) |
合计 | 1332810869 | 3682 | 100 | 0.00282 | 0.00024 |
31省份合计 | 1332810869 | 3682 | 99.83 | 0.00282 | 0.00024 |
西南地区 | 193,085,172 | 2,788 | 93.87 | 0.00773 | 0.00144 |
华东地区 | 358,849,244 | 59 | 1.99 | 0.00236 | 0.00002 |
西北地区 | 89,258,221 | 42 | 1.41 | 0.00024 | 0.00005 |
中南地区 | 350,658,477 | 38 | 1.28 | 0.00013 | 0.00001 |
东北地区 | 104,864,179 | 21 | 0.71 | 0.00019 | 0.00002 |
华北地区 | 145,896,933 | 17 | 0.57 | 0.00020 | 0.00001 |
西藏 | 2,616,329 | 2,691 | 90.61 | 0.10949 | 0.10285 |
贵州 | 35,247,695 | 70 | 2.36 | 0.00052 | 0.00020 |
新疆 | 18,459,511 | 33 | 1.11 | 0.00030 | 0.00018 |
福建 | 34,097,947 | 26 | 0.88 | 0.00445 | 0.00008 |
重庆 | 30,512,763 | 17 | 0.57 | 0.00086 | 0.00006 |
湖南 | 63,274,173 | 15 | 0.51 | 0.00023 | 0.00002 |
辽宁 | 41,824,412 | 9 | 0.30 | 0.00013 | 0.00002 |
江苏 | 73,043,577 | 9 | 0.30 | 0.00346 | 0.00001 |
安徽 | 58,999,948 | 8 | 0.27 | 0.00201 | 0.00001 |
河南 | 91,236,854 | 8 | 0.27 | 0.00070 | 0.00001 |
广东 | 85,225,007 | 8 | 0.27 | 0.00063 | 0.00001 |
黑龙江 | 36,237,576 | 7 | 0.24 | 0.00039 | 0.00002 |
山东 | 89,971,789 | 7 | 0.24 | 0.00111 | 0.00001 |
北京 | 13,569,194 | 6 | 0.20 | 0.00102 | 0.00004 |
河北 | 66,684,419 | 5 | 0.17 | 0.00017 | 0.00001 |
吉林 | 26,802,191 | 5 | 0.17 | 0.00020 | 0.00002 |
湖北 | 59,508,870 | 5 | 0.17 | 0.00019 | 0.00001 |
四川 | 82,348,296 | 5 | 0.17 | 0.00012 | 0.00001 |
云南 | 42,360,089 | 5 | 0.17 | 0.00004 | 0.00001 |
青海 | 4,822,963 | 5 | 0.17 | 0.00023 | 0.00010 |
天津 | 9,848,731 | 4 | 0.13 | 0.00150 | 0.00004 |
上海 | 16,407,734 | 4 | 0.13 | 0.00385 | 0.00002 |
浙江 | 45,930,651 | 4 | 0.13 | 0.00101 | 0.00001 |
陕西 | 35,365,072 | 4 | 0.13 | 0.00227 | 0.00001 |
山西 | 32,471,242 | 2 | 0.07 | 0.00194 | 0.00001 |
江西 | 40,397,598 | 1 | 0.03 | 0.00080 | 0.00000 |
广西 | 43,854,538 | 1 | 0.03 | 0.00001 | 0.00000 |
海南 | 7,559,035 | 1 | 0.03 | 0.00008 | 0.00001 |
内蒙 | 23,323,347 | ||||
甘肃 | 25,124,282 | ||||
宁夏 | 5,486,393 | ||||
现役军人 | 2,498,600 | 5 | 0.17 | 0.00448 | 0.00020 |
文化
民居
珞巴族的住宅一般建在河流两岸的半山坡上,方向面向山坡,以避免潮湿的天气和山洪。建筑以两层干栏式房屋为主。珞巴族各部落的建築风格各不相同。布瑞部落一般居住在竹木结构的简易房屋。珞渝地区和墨脱南部的珞巴族的住宅以家长制或氏族家庭风格的长屋为主。达木地区部落居住在小栋房。[2]珞巴族传统房屋中心有火塘,族人围绕火塘居住,不同的位置对居住人有严格的划分。[3]
饮食
珞巴族主食以谷物为主,喜辣食,好饮酒。米类以干食为主,制作方式以蒸和焖等方式。面食制作方式为烙与烤,以饼食为主,便于携带和保存。肉类用熏烤和炖煮制作,蔬菜常清煮或生食。珞巴族善于酿酒,酒类以稻米、玉米、鸡爪谷、木糌粑、棕心粉、蜜蜡和水果酿成。珞巴族一般不喝茶,款待客人时以酒代茶。[4]在菜肴方面,珞巴族喜食牛肉、猪肉、野牛肉、香獐肉、鱼肉、鼠肉。
服饰聚焦
珞巴族服饰独具特色。男子一般穿藏式氇氆长袍,外套黑色羊毛坎肩,长及腹部,为套头式。妇女一般穿无领窄袖对襟上衣,以麻布为原料。下身围紧身筒裙,裙长略过膝部,用带子扎紧裹腿。
注释
- 珞巴族约有60万人生活在中印传统边界以北,以南几乎无人。另请参见“中印边界问题”。
参考文献
- . [2013-06-1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5-25).
- 陈立明. 珞巴族的传统文化与环境保护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J].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 24(4):6-12.
- 陈立明. 珞巴族传统居住习俗及其变化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J]. 西藏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3, 24(3):20-24.
- 于乃昌. . 中国西藏. 1998, (02): 42-44 [2016-09-0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09-15).
- . 中国网. [2009-07-15].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3-02-12).
- . 民族出版社. 2009. ISBN 978710508779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