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锡阐

王锡阐1628年—1682年),字晓庵,号余不天同一生江苏吴江人,明末清初天文学家数学家。明亡后,终生不仕,一生钻研历法天象。曾独立发明计算金星凌日水星凌日的方法,并提出推算日食月食的方法[1]。他与薛凤祚并称「南王北薛」。

王锡阐
出生1628年
江苏吴江
逝世1682年(53—54岁)
职业天文学家数学家

王锡阐着有《晓庵新法》六卷、《历说》六篇、《历策》一篇、《大统西历启蒙》、《推步交朔测小记》、《圜解》、《三辰晷志》、《五星行度解》等。

生平

王锡阐自幼好学,11岁以后,专心研究历象,学习西方历法和科学知识。16岁以后,明朝覆亡,崇祯帝自缢。满清入关,他得知后,先是自缢、投河和绝食,试图三度以死殉国,但是均告失败。他在往后的人生岁月里,在自传《天同一生传》中,以「帝休氏」自称,表达强烈的亡国之痛。然而清朝统治逐渐稳固,王锡阐放弃科举求仕之路,以表达自己「誓不仕清」的决心。此后,他便在江南讲学,同时继续研究天文历法,中年以后,他尽管疾病缠身,仍然著述历法、笔耕不辍[1][2][3]

王锡阐由于个人的政治选择,造成他大半生过着穷困窘迫的生活,终其一生他的历法学说并未广泛流传。而在他逝世之后,不少著作已经散佚,在他的故友门生搜集整理之下,剩下的著作得以逐渐刊印流传[1][2]

评价

王锡阐钻研究历法注重实际观察,务求与天象结合,以形成自己的观点。他除了精通历法之外,对于经史、音律等领域也有所研究[1]

王锡阐曾提出「中学西窃」之说,对梅文鼎产生影响。在此基础上,梅文鼎提出「西学中源」之说。他与梅文鼎薛凤祚等人并称为一代历法名家[1]

思想家顾炎武在《广师》一文中誉王锡阐「学究天人,确乎不拔」。

王锡阐墓

王锡阐墓
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所在苏州市吴江区
分类古墓葬
时代
编号259
登录1982年

王锡阐墓位于震泽镇(今震泽中学内)。1982年3月,王锡阐墓(附王贤祠)被列为江苏省文物保护单位。 1998年王贤祠改为“王锡阐纪念馆”[4]

延伸阅读

[在维基数据]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文本:清史稿·卷506》,出自赵尔巽清史稿
维基共享资源阅览影像

参考文献

引用

  1. 童超. . . 2010: 20-21页.
  2. 龚书铎. . . 2011: 54页.
  3. 胡世庆. . . 2009: 831-846.
  4. . 吴江博物馆. [2013-05-2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4-07-15) (中文(简体)).

书籍

  • 清史稿》卷506列传293
  • 《图说清朝》,龚书铎,知书房出版社,ISBN 978-986-7151-63-6
  • 康乾盛世》,童超,知书房出版社,ISBN 978-986-6344-28-2
  • 《中国文化通史—下》,胡世庆,三民书局,ISBN 9789571446332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