獨立混成第21旅團

獨立混成第21旅團(独立混成第21旅団,軍事簡寫21 IMB)是日本帝國陸軍在1941年佔領印度支那後成立的摩托化步兵旅,但參加的主要作戰是在二戰的南太平洋戰場,部隊在1943年7月解散。

獨立混成第21旅團

存在時期1941年(昭和16年)6月26日 至
1943年(昭和18年)6月
國家或地區大日本帝国
效忠於大日本帝国
軍種大日本帝国陸軍
摩托化步兵
功能野戰部隊
規模混成
隸屬於印度支那派遣軍(成立時)
第18軍第8方面軍(解編時)
駐地拉包爾
參與戰役布納-哥納戰役

簡介

1941年6月26日,由日本帝國陸軍第104師所屬的第170步兵聯隊為基礎,日軍成立了獨立混成第21旅團,[1]指揮官起初是印度支那派遣軍司令官西村琢磨少將兼任,但4天後即由山縣栗花生少將接任,[2][3]部隊總編制為4,000人。[4]第21旅團的戰鬥主力是170聯隊,因此只有3個步兵營,較其它獨立混成旅在步兵營的數量要少,但是日軍配備了對應的裝甲兵、砲兵與後勤單位。使它具有可承擔攻擊作戰的戰力,而不像是其它獨立混成旅專用於防禦任務,在日軍成立的獨立混成旅中其編裝是獨一無二。[5]

第21旅團成軍後編入南方軍麾下,[6] 在1942年5月駐紮河內。隨後該旅被指示將汽車連留用在越南,[7]部隊主力則轉移至關島,後轉運至拉包爾[2]部隊在轉運期間遭到美軍潛艦襲擊,除了損失了228人,運送170聯隊的聯隊旗也在運輸途中遭摧毀。在轉移到關島時,170聯隊的第2大隊被指示移防到威克島,包含運輸期間的損失,因此抵達南太平洋戰場的21旅總人數僅有2,500人左右。

21旅抵達拉包爾的石階在11月22日,此後被納編於第8方面軍所屬之第17軍。第8方面軍下達的任務是派遣其進駐布納-哥納等地,增援該地的日軍。由於該地無法依靠陸運,因此移防是由海軍驅逐艦運輸,由於驅逐艦無法讓重裝備登陸,因此只有170聯隊的2個營移防,其它直屬部隊仍留置在拉包爾。[7]

採用驅逐艦移防時並未遭到盟軍的強力阻礙,第21旅團的登陸點散佈於三處河口曼貝爾河、吉魯瓦河Giruwa River、庫姆斯河。在1942年12月初集結至哥納西方的納帕波(Napapo)。[8][9]

完成登陸後,山縣少將統轄了布納、吉魯瓦、巴薩布亞(Basabua)等地的部隊,包括第41步兵聯隊殘餘部隊、第18軍(不包括南海支隊)在當地的部隊,合併成為布納特遣隊。[10]布納特遣隊在12月3日投入布納-哥納戰役科科達小徑戰役等作戰,傷亡相當慘重。至1943年1月日軍棄守吉魯瓦,撤退到庫姆斯河重建防線時,2個營的部隊僅剩270人左右。 [11]

由於170聯隊已經難以視為有效戰力,在1943年2月後以登陸艇轉運北撤至萊城薩拉毛亞等地擔任守備任務。1943年6月撤回拉包爾,部隊奉令解編。山縣少將則被調回日本本土的中部軍擔任參謀職務。

後續

第21旅團雖然在1943年6月解散,但其配屬的支援部隊,以及駐防威克島的1個步兵營仍具戰力,當時第2營是借給了日本海軍陸戰隊運用,編入海軍第65警備隊。

1943年6月,陸軍收回該營部隊歸建170聯隊,並結合原本21旅的部隊組成南海第3守備隊,指揮官近森重治上校。南海第3守備隊後來即在威克島持續駐防至日本戰敗。

編制

  • 旅本部連
  • 第170步兵聯隊
    • 第1大隊
    • 第2大隊
    • 第3大隊
  • 戰車連(12輛輕戰車)
  • 砲兵營(10公分加農砲4門、15公分榴彈砲4門)
  • 高射炮連(4門高射砲)
  • 工兵連
  • 通信連
  • 汽車連
  • 野戰醫院

備註

  1. Ness 2015,第177頁.
  2. Rottman 2005,第11頁.
  3. Bullard 2007,第181頁.
  4. 独立混成第21旅団人員、主要兵器現況表 昭和17年5月31日現在,頁2。
  5. Rottman 2005,第18頁.
  6. Buell et al. 2002,第265頁.
  7. Ness 2015,第178頁.
  8. MacArthur 1994,第172, 177–180頁.
  9. McCarthy 1959,第447頁.
  10. Bullard 2007,第181 & 183頁.
  11. Bullard 2007,第206頁.

參考資料

  • Buell, Thomas; Bradley, John H.; Griess, Thomas E.; Dice, Jack W. . The West Point Military History Series. Square One. 2002 [2021-06-07]. ISBN 978-0-75700-162-8.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9).
  • Bullard, Steven (编). (PDF).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2007 [2021-06-07]. ISBN 978-0-97519-048-7. (原始内容存档 (PDF)于2021-03-02).
  • MacArthur, Douglas. . Washington, D.C.: U.S. Government Printing Office (compiled from Japanese Demobilization Bureaux Records). 1994 [1966] [2021-06-07]. OCLC 64356223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4).
  • Milner, Samuel. . United States Army in World War II. Washington, D.C.: Center of Military History, United States Army. 1957 [2021-06-07]. LCCN 56-6000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7-26).
  • McCarthy, Dudley. . Australia in the War of 1939–1945. Series 1 – Army 5 1st. Canberra: Australian War Memorial. 1959 [2021-06-07]. OCLC 313424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17).
  • Ness, Leland. . Helion. 2015 [2021-06-07]. ISBN 978-1-91217-457-7.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6-18).
  • Rottman, Gordon L. Duncan Anderson , 编. . Oxford and New York: Osprey. 2005. ISBN 1-84176-870-7.
  • 日本亞洲歷史資料中心
C14060097000、昭和17年5月31日,「独立混成第21旅団人員、主要兵器現況表 昭和17年5月31日現在」、「陸軍一般史料」、「南方軍各方面作戦計画等綴 昭和17年(防衛省防衛研究所)」防衛省防衛研究所蔵。

相關條目

  • 獨立混成旅團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