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莲说
撰写缘由
嘉祐八年正月七日(1063年2月7日)周敦颐与沈希颜、钱拓共游江南西道
正文
![]() |
维基文库中的相关原始文献:爱莲说 |
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晋陶渊明独爱菊。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注释
- 明·吴讷,《文章辨体》(卷37):
“说
按说者,释也,述也,解释义理而以己意述之也。” - 清·周诰,《濂溪志》(卷3):“八年癸卯,先生时年四十七,正月七日,行县至雩都,邀余杭钱建侯拓、 四明沈几圣希颜游罗岩厓,题名并有诗刻石。沈公者,令邑也,因建濂溪阁于善山,顶有高山仰止亭。四月壬申朔,英宗登极,以恩迁虞部员外郎,仍通判虔州,追赠父爵郎中。五月,作《爱莲说》。沈希颜书,王抟篆额,钱拓上石,即十五日事也。”
- 《周敦颐爱的是什么莲》,叶国良,2009年12月第二十七期,P.37~P.56,《成大中文学报》半年刊
- . [2021-09-01].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9-01).
- 清·毛德琦,《庐山志》(卷11):“《爱莲说》一篇,濂溪先生之所作也。先生尝以「爱莲」名其居之堂,而为是说以刻焉。熹得窃闻而伏读之有年矣。属来守南康郡,实先生故治,然㓂乱之余,访其遗迹,虽壁记文书,一无在者。熹窃惧焉,既与博士弟子立祠于学,又刻先生象《太极图》于石,《通书》遗文于版。会先生曽孙直卿来自九江,以此说之墨本为赠,乃复寓其名于后圃临池之馆,而刻其说置壁间,庶几先生之心之德,来者有以考焉。淳熙己亥秋八月甲午
朱熹谨记。”
参考数据
- 吴讷,《文章辨体》
- 周诰,《濂溪志》
- 毛德琦,《庐山志》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