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明诺夫奖
格雷戈里·阿米诺夫奖(英語:)是由瑞典皇家科学院于1979年设立的国际奖项,得名于瑞典科学家格雷戈里·阿米诺夫 (1883-1947),以奖励世界范围内在晶体学领域做出重要突出贡献的科学家,每年颁发给不超过3人。
1980年和2004年空缺。2014年清华大学教授施一公获得爱明诺夫奖,成为自1979年设立35年以来的第46位得主,更是首位获得该奖的中国科学家。[1]
历年得主
年份 | 人物 |
---|---|
1979 | 保罗·彼得·埃瓦尔德 (美国) |
1980 | 无 |
1981 | Charles Frank (英国) |
1982 | Gunnar Hägg (瑞典) |
1983 | J. M. Robertson (英国) |
1984 | David Harker (美国) |
1985 | André Guinier (法国) |
1986 | Erwin Félix Bertaut (法国) |
1987 | Otto Kratky (奥地利) |
1988 | Isabella L. Karle (美国) |
1989 | Arne Magnéli (瑞典) |
1990 | Jack Dunitz (瑞士) |
1991 | 大卫·奇尔顿·菲利浦斯 (英国) |
1992 | Michael M. Woolfson (英国) |
1993 | 克利福德·沙尔 (美国) |
1994 | 迈克尔·罗斯曼 (美国) |
1995 | Hugo M. Rietveld (荷兰) |
1996 | Philip Coppens (美国) |
1997 | Wayne A. Hendrickson (美国) |
1998 | Pietro Marten De Wolff (荷兰), Aloysio Janner (荷兰), Ted Janssen (荷兰) |
1999 | 理查德·亨德森 (英国), Nigel Unwin (英国) |
2000 | 丹·谢赫特曼 (以色列) |
2001 | Kenneth C. Holmes (德国) |
2002 | Leslie Leiserowitz (以色列), Meir Lahav (以色列) |
2003 | 阿克塞尔·布伦杰 (美国), T. Alwyn Jones (瑞典) |
2004 | 无 |
2005 | 毛河光 (美国) |
2006 | 史蒂芬·C·哈里森(哈佛大学)和David Stuart(牛津大学) |
2007 | 飯島澄男 (日本) |
2008 | Hans Eklund (瑞典) |
2009 | George M. Sheldrick (英国) 和 Gérard Bricogne (法国) |
2010 | So Iwata (日本) |
2011 | Lia Addadi (以色列) 和 Stephen Weiner (以色列) |
2012 | Marat Yusupov (法国), Gulnara Yusupova (法国) 和 哈里·F·诺勒 (美国) |
2013 | Carlo Gatti (意大利) 和 Mark Spackman (澳大利亚) |
2014 | 施一公 (中国) |
2015 | Ian Robinson (英国) |
2016 | Poul Nissen (丹麦) 和 Chikashi Toyoshima (日本) |
2017 | Natalia Dubrovinskaia (瑞典) 和 Leonid Dubrovinsky (瑞典) |
2018 | Piet Gros (荷兰) |
2019 | 奧馬爾·亞基 (约旦) 和 Michael O'Keeffe (chemist) (英国) |
2020 | Jian-Ren Shen、Douglas C. Rees |
2021 | Janos Hajdu (biophysicist)、Henry N. Chapman和约翰·C·H·斯宾塞 |
2022 | Elena Conti、Patrick Cramer和Seth Darst |
参考资料
- . 观察者网. 2014-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6-10-09).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