焦循
生平
生於乾隆二十八年(1763年),自幼師承祖父之學,幼年好《易》,還對“密雲不雨,自我西郊”一說既見於《小畜》又見於《小過》產生疑惑[1]。少年曾就读於扬州安定书院。乾隆己亥(1779年),受教於劉墉,遍習他經,“經史、曆算、訓詁諸學無所不精”。乾隆五十二年,友人顧鳳毛以《梅氏叢書》相贈,以期“君善苦思, 可卒業于是也”,里堂遂轉治天文曆算之學。焦循還究心《三禮》,撰成《群經宮室圖》三十一篇。嘉庆六年(1801年)中举人,翌年应礼部试不第,即不出仕。嘉庆十一年(1806年)扬州知州伊秉绶聘其與阮元等编《扬州图经》及《扬州文粹》。
學術
焦循之治學可分為三個時期:學算期、治《易》期、習《孟》期。
算學
由嘉慶元年(1796年)至嘉慶六年(1801年)間,焦循相繼完成多部算學著作。嘉慶元年,里堂寫成〈釋輪〉、〈釋橢〉、〈釋弧〉三篇文章。翌年,著有《加減乘除釋》八卷。兩年後,成《天元一釋》兩卷,阐述南宋秦九韶的天元术和大衍术。嘉慶六年,再成《開方通釋》。對於里堂天文曆算之學,阮元嘗以“精意無不包,簡而不遺,典而有則”譽之。此外,焦循亦兼習《禮經》,並著有《群經宮室圖》兩卷。
易學
焦循四十歲以後,治學方向漸變,此乃其學術之第二階段。於嘉慶七年(1802年),因會試不第,遂潛心專研《易》學,“足不入城市者十余年”。焦循治《易》學,不依傍前人,於清代考據中,獨樹一幟,他建立了“旁通”[2]、“當位失道”、“時行”[3]、“相錯”、“比例”[4]等《易》學法則,以為卦爻規律[5]。焦循還运用“六书”中假借去诠释《周易》经、传文的主张,“非明六书之假借转注,不足以知彖辞爻辞十翼之义。”[6]。嘉慶十八年(1813年),焦循完成《易通釋》十二卷。翌年,復提其要為《易圖略》、《易章句》。嘉慶二十二年(1817年),以此三書合刊為《易學三書》(全名《雕菰楼易学三书》)。嘉慶九年(1804年),又仿戴震《孟子字義疏證》之體例,著有《論語通釋》十二篇,以闡發《論語》忠恕之理。
焦循的易学别具一格,本质上属於象数一派。焦循的易学是对汉代易学的继承和发展。李慈铭曾指责焦循的易学是“貌为高简,故疏者概视为空论耳。”[7]
著作略目
- 《天元一釋》兩卷
- 《加減乘除釋》八卷
- 《開方通釋》
- 《群經宮室圖》兩卷
- 《論語通釋》
- 《易通釋》十二卷
- 《易圖略》
- 《易章句》
- 《孟子正義》
- 《六經補疏》二十卷
- 《古文尚書辨》八卷
- 《毛詩物名釋》二十卷等
- 《邗記》六卷
- 《北湖小志》六卷
- 《揚州府志》
- 《李翁醫記》二卷
- 《沙疹吾驗篇》一卷
- 《醫說》一卷等
- 《雕菰集》二十四卷
- 《里堂詩集》八卷
- 《里堂詞集》二卷
- 《仲軒詞》一卷
- 《劇說》六卷
注釋
- 後來焦循认为,“密云不雨,自我西郊”之所以复见于小畜卦和小过卦,是由于小畜卦上九爻与豫卦六三爻旁通互易后,豫卦变成了小过卦。他说:“小畜‘密云不雨,自我西郊’,其辞又见于小过六五。小畜上之豫三,则豫成小过。……解者不知旁通之义,则一‘密云不雨’之象,何以小畜与小过同辞?”
- 阮元在《通儒扬州焦君传》中说:“旁通者,在本卦,初与四易,二与五易,三与上易,本卦无可易,则旁通于他卦,亦初通于四,二通于五,三通于上。”朱骏声认为焦循“以《九章》之正负,比例为《易》意,以六书之假借,转注为《易》词。其其间不无心得,而附会难通者十居八、九。”(卷二《书焦孝廉循易图略后》)
- 阮元在《通儒扬州焦君传》中说:“先二五,后初四、三上为‘当位’。不俟二五,而初四、三上先行,为‘失道’。《易》之道,唯在变通。二五先行而上下应之,此变通不穷者也。或初四先行、三上先行,则上下不能应,然变而通之,仍大中而上下应。……此所谓‘时行’也。”
- 焦循自誉“学《易》十许年,悟得比例、引申之妙,乃知彼此相借,全为《易》辞而设,假此以就彼处之辞,亦假彼以就此处之辞。”(卷八《周易假借论》)
- 焦循在《易图略·叙目》中说:“余学《易》所悟得者有三:一曰旁通,二曰相错,三曰时行。此三者皆之言也,孔子所以赞伏羲、文王、周公者也。夫《易》犹天也,天不可知,以实测而知。七政恒星错综不齐,而不出乎三百六十度之经纬;山泽水火错综不齐,而不出乎三百八十四爻之变化。本行度而实测之,天以渐而明;本经文而实测之,《易》以渐而明。非可以虚理尽,非可以外心衡也。”
- 焦循《雕菰集下·与朱椒堂兵部书》
- 李慈铭《越缦堂读书记》
参考文献
- 焦廷琥:〈先府君事略〉,收於《叢書集成三編》
- 焦循撰,沈文倬點校:《孟子正義》,北京:中華書局,1996年。
- 李明輝:〈焦循對孟子心性論的詮釋及其方法論問題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坂出祥伸著,廖肇亨譯:〈焦循的學問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坂出祥伸著,楊菁譯:〈關於焦循的《論語通釋》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何澤恆:《焦循研究》,臺北:大安出版社,1990年。
- 陳居淵:《焦循儒學思想與易學研究》,濟南:齊魯書社,2000年。
- 賴貴三:《焦循年譜新編》,臺北:里仁書局,1994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