烘托

烘托,是一种文学手法。借着描写甲事物,以渲染、强调乙事物;或借着描写同一事物的某一方面,以渲染、强调另一方面。可分为陪衬烘托、对照烘托、反衬烘托三类。[1]

特性

  • 常用于文学性强的文章
  • 常借助对比衬托等手法来实现。

分类

陪衬烘托(侧面烘托)

  • 定义:将甲、乙两个事物放在一起描写,着墨侧重于乙,以乙衬甲,借以对甲事物进行渲染和强调。从侧面着墨的事物与被烘托的事物之间,不存在对照或反差关系。
  • 举例说明:
    • 方苞〈左忠毅公轶事〉:借着写配角史可法从旁烘托主角左光斗,以凸显左光斗的忠毅精神和为国举才之用心。着重写史可法时并非刻意使之与左光斗相对照,而其性格亦非与左光斗有反差。
    • 陌上桑〉:写罗敷的美,不直接描写罗敷本身,偏从罗敷使用的器具、服饰及旁人见罗敷的反应来间接烘托。

对照烘托

  • 定义:将两种事物或一种事物的两种性状放在一起加以对照,显示出差异,使描写主要事物得到渲染和强调。
  • 举例说明:
    • 刘鹗〈明湖居听书〉:琴师、黑妞、白妞技艺一者高过一者的差异:藉写男子琴艺之高,凸显黑妞曲艺之精;再藉黑妞曲艺之精,凸显白妞曲艺之妙。

反衬烘托

  • 定义:将某一事物从反方向与主体事物进行比照,使之形成鲜明的反衬,从而使主体事物得到渲染和强调。
  • 举例说明:
    • 「八月蝴蝶来,双飞西园草,感此伤妾心,坐愁红颜老。」(李白〈长干行〉)── 以双飞的蝴蝶烘托出思妇形单影只的孤单寂寥。
    • 「蝉噪林逾静,鸟鸣山更幽。」(王籍〈入若耶溪〉)── 以声及鸣烘托山林的幽静。

参考文献

  1. 三民书局. . 三民书局 (中文(繁体)).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