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心石
乌心石又名台湾含笑(学名: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ent),会有乌心石的称呼是因为本种的木材有心材颜色较深、且质地坚硬的特性。乌心石为常绿大乔木,其树高最高可达20公尺,树干直径亦可达1公尺。乌心石广泛分部于台湾全岛中低海拔(约2200公尺以下)阔叶林,于日本、琉球亦有分布。由于其有树冠浓密、生存能力及抗病虫害能力强的特性,也是一种不错的庭园树、行道树与造林树种。[1][2]
乌心石![]() | |
---|---|
![]() | |
科学分类 ![]() | |
界: | 植物界 Plantae |
演化支: | Tracheophyta |
演化支: | 被子植物 Angiosperms |
演化支: | 木兰类植物 Magnoliids |
目: | 木兰目 Magnoliales |
科: | 木兰科 Magnoliaceae |
属: | 含笑属 Michelia |
种: | 乌心石 M. compressa |
二名法 | |
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ent | |
另有台湾乌心石(学名: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ent var. formosana Kanehira)及兰屿乌心石(学名:Michelia compressa (Maxim.) Sargent var. lanyuensis S. Y. Lu)两变种。生长缓慢,可以从切断面看出其年轮分布曲线得知平均一年仅长数十公分以下,比台湾罗汉松、台湾落羽松还慢,仅比台湾红桧略快而已。(据中华民国行政院农委会委托国立中兴大学经过数十年调查得知,就目前而言,造林树种中生长期最长的前三名是台湾红桧、台湾扁柏和乌心石,最快的前五名是台湾柳杉(亚杉)、台湾樟木、台湾黑松、白杨和构树。
特征
乌心石为常绿大乔木,树高最高可达20公尺,树干直径亦可达1公尺;树皮为灰褐色,上有斑纹,触感略光滑。枝条上具有托叶环痕。叶芽及花芽由托叶包覆,托叶上有茶褐色毛被物,是辨认本种的重要特征之一。[3][4]
花部型态
花序为单花,生于叶腋,总梗长约1 cm;其花瓣与花萼不分,通称花被片,花被片9-12枚,颜色为白色略带淡黄色,中央带有紫红色,倒披针形或长椭圆形,长1.2-2 cm,宽约0.5 cm,而内轮的花被片较小;雄蕊30-40枚,线形,长约0.5 cm,雄蕊与心皮皆为多数且离生,螺旋状排列于花托上。[3][4]
种植及用途
木材名贵属阔叶一级木,适合用以家具建材使用。其材质细密,木理均匀,是制成切菜用砧板的好材料,是家庭主妇的最爱。具有耐荫抗风及污染的能力,少病虫害,常做为行道树或公园绿地的景观植物。另外也是绿斑凤蝶的食草。[1]
参考文献
- . sowhc.sow.org.tw. [201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 . ndaip.sinica.edu.tw. [2017-03-30].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4-10).
- . sowhc.sow.org.tw. [2017-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7-05-03).
- http://digiarch.sinica.edu.tw/index.jsp, 中央研究院数字典藏资源网,. . digiarch.sinica.edu.tw. [2017-04-02].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9-05-19).
外部链接
- 乌心石@ 一个人与花草的生活:: 随意窝Xuite日志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专题文章:乌心石| 中央研究院数字典藏资源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荒野保护协会-乌心石
- 台湾生物多样性信息入口网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
- 台湾植物信息集成查找系统 (页面存档备份,存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