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恒生
潘恒生(英语:;?9月10日—),香港电影摄影师,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HKSC)专业会员[1],曾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及金马奖最佳摄影[1][2]。亦时在电影中幕前演出,其中在周星驰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客串谐角「阿发外父」(主角零零发的岳父)而最为大众所注意。[3][4]
潘恒生 | |
---|---|
![]() | |
摄影师 | |
罗马拼音 | Poon Hang Sang |
出生 | 9月10日 |
简历
潘恒生1976年毕业于香港浸会书院(香港浸会大学前身)传理系,主修电影。[5]
他与很多电影系毕业生一样,本以导演为目标,但眼见很多当PA(助导)的同学以做杂务为主,决定先学一门技术再找机会转为导演[6]。于是他加入香港电台成为收音师,约一年后对收音工作感到厌倦,此时香港电台内部办了一个摄影师课程,他便报名转至摄影岗位学习[6][4]。在香港电台的七至八年间,曾参与拍摄《香江岁月》[4]、《执法者》[6]、《岁月山河》的两个单元《我家的女人》和《霸王别姬》[6]等节目。学习摄影期间常出任演员的「灯光替身」[3]。
后期他请假兼职担任电影《似水流年》及《我为你狂》(参与半部)的摄影师[6],即获得电影界好评[4]及提名香港电影金像奖。1985年3 月正式离开香港电台,成为电影摄影师[6],首年的作品之一《生死线》即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至1990年代初,先后共获得香港电影金像奖最佳摄影及金马奖最佳摄影各两次。直至2000年代,一直活跃于香港电影圈。
与不少电影幕后人员一样,潘恒生常被剧组邀请客串演出幕前角色。1998年他在周星驰电影《大内密探零零发》饰演的角色「阿发外父」(主角零零发的岳父),成为他的幕前代表作,他更在该片剧情中获得了「最佳男主角」奖项。在一个访问中,称他的演技可能是在担任「灯光替身」时锻炼出来。[3][4]
摄影作品
年份 | 名称 | 备注 |
---|---|---|
1984 | 似水流年[1] | |
我为你狂[6] | ||
1985 | 补镬英雄[6] | |
生死线[4][2][7][6] | ||
1986 | 刀马旦[4][1] | |
1987 | 倩女幽魂[1] | |
1988 | 喜宝[8] | |
1989 | 急冻奇侠[9] | |
1990 | 滚滚红尘[1][2] | |
1991 | 纵横四海[1] | |
1992 | 阮玲玉[1][2][7] | |
1994 | 青春火花[10]:32 | |
1995 | 西游记第壹佰零壹回之月光宝盒[4] | |
1995 | 西游记大结局之仙履奇缘[4] | |
1996 | 新上海滩[11] | |
1998 | 我是谁[12] | |
2001 | 毒家交易 | |
2004 | 功夫[1] | |
2006 | 霍元甲[1] | |
2008 | 长江7号[1] | |
2010 | 月满轩尼诗[2] | |
2010 | 叶问2[1][2][7] |
幕前演出作品
年份 | 名称 | 角色 |
---|---|---|
1992 | 我爱扭纹柴 | 讲围头话的围村村长[3] |
1993 | 济公 | 国清寺住持[4] |
1996 | 大内密探零零发 | 阿发岳父[3][4] |
2008 | 长江7号 | 记者[3] |
2023 | 死尸死时四十四 | 父 |
奖项及提名
年份 | 颁奖典礼 | 奖项 | 作品 | 名单 | 结果 |
---|---|---|---|---|---|
1985 | 第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3][1] | 最佳摄影 | 似水流年 | 潘恒生 | 提名 |
1986 | 第5届香港电影金像奖[2][4] | 生死线 | 获奖 | ||
1987 | 第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4] | 刀马旦 | 提名 | ||
1988 | 第7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5] | 倩女幽魂 | 潘恒生、李嘉高、刘满棠、黄永恒 | 提名 | |
1989 | 第8届香港电影金像奖[8] | 喜宝 | 鲍起鸣、潘恒生 | 提名 | |
1990 | 第9届香港电影金像奖[9] | 急冻奇侠 | 潘恒生 | 提名 | |
第27届金马奖[16][2] | 滚滚红尘 | 获奖 | |||
1991 | 第1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7] | 提名 | |||
第28届金马奖[18] | 阮玲玉 | 获奖 | |||
1993 | 第12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9][2][4] | 获奖 | |||
1997 | 第16届香港电影金像奖[11] | 新上海滩 | 提名 | ||
1998 | 第35届金马奖[12] | 我是谁 | 提名 | ||
2005 | 第24届香港电影金像奖[20] | 功夫 | 提名 | ||
2011 | 第30届香港电影金像奖[21] | 叶问2 | 提名 |
参考数据
- . 香港专业电影摄影师学会.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21).
- . 香港浸会大学电影学院.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 许育民. . 香港01. 2018-04-06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3).
- 许育民. . 香港01. 2018-04-04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 . 香港浸会大学图书馆.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7-08).
- 亦薰. . 电影双周刊. 1985-07-25, (167): 18-20.
- . 新浪网. 2011-08-20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9) (中文(中国大陆)).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9-19).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13).
- 吴咏恩 (编). . 香港: 香港影业协会. 1996. ISBN 9627883034.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1-11-13).
- . 台北金马影展.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12-16).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3-08).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4).
- . 台北金马影展.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4).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11-06).
- . 台北金马影展. [2022-06-14].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2-06-16).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0-01-26).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18-10-15).
- . 香港电影金像奖. [2022-06-13]. (原始内容存档于2021-07-13).
This article is issued from Wikipedia. The text is licensed under Creative Commons - Attribution - Sharealike. Additional terms may apply for the media files.